-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0·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解析】 军装受“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与审美情趣、生活水平和国际潮流没有关系。 【答案】 A ●新题研习 【典例2】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有 ( ) ①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着装正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③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④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节假日休息时间的增多,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③“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一系列移风易俗政策的结果,因而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心灵之约 我的梦想随着时代在飞。20世纪50年代,年少的我渴望拥有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那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70年代我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80年代的我腰包鼓了,梦想更大了,我梦想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录像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成为我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跨入新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我的梦想也更高更新,第五代“三大件”楼房、电脑和私家车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现代。 我的梦想越飞越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会再圆第六代、第七代“三大件”的梦想! 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衣食住行又有何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历史特征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加之极“左”思想的干扰,直至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终于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在20世纪末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同时也与世界形势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高考聚焦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但在以往的高考中已经用材料题的形式进行过考查。这足以说明本单元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它和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从题型来看,各种题型都有可能涉及。 ●三维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目标分解】 重点 1.掌握近代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难点 1.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断发易服”、“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阐释。 ●情境设疑 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的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下图中左1为清末民初旗装,左2为牙型花边长袖旗袍,左3为花缎中袖旗袍,左4为方格纹中袖旗袍。 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这一服饰的出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现象? ●基础梳理 一、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1.变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2.物质生活 (1)“穿”:“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吃”: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 、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①中山装 ②西餐馆 3.风俗习惯 (1)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派主张 ,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2)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 。 ③“断发易服”④“废止缠足” ⑤简约文明 二、新中国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