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酰亚胺和酰胺类非富勒烯型小分子受体材料研究进展ViewTableof.PDF
酰酰亚亚胺胺和和酰酰胺胺类类非非富富勒勒烯烯型型小小分分子子受受体体材材料料研研究究进进展展
虞媛媛, 吴晓峰 and 俊华
Citation: 中国科学 : 化学 4466, 643 (2016); doi: 10.1360/ N032015-00253
View online: /doi/10.1360/ N032015-00253
View Table of Contents: /publisher/scp/j ournal/SSC/46/7
Published by the 《中国科学》杂志社
AArrttiicclleess yyoouu mmaayy bbee iinntteerreesstteedd iinn
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 : 化学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以A LS为靶标的新型除草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Ⅴ.磺酰脲、稠杂磺酰胺类除草剂与受体的初级作用模型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in Chinese) 2288, 283 (1998);
Molecular design of the NDI derivatives electron acceptors and theoretical adj ustment of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4466, 699 (2016);
Fullerene derivatives as acceptors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577, 3437 (2012);
中国科学: 化学 2016 年 第46 卷 第7 期: 643 ~ 655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SCIENCE CHINA PRESS
评 述
酰亚胺和酰胺类非富勒烯型小分子受体材料
研究进展
虞媛媛, 吴晓峰, 万俊华*
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通讯作者, E-mail: wan_junhua@
收稿日期: 2015-12-14; 接受日期: 2016-01-04;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6-04-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资助项目
摘要 近年来, 非富勒烯型电子受体材料因具有能级可调、吸收较宽、合成简便、加工成本低、溶解性好等
优点, 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目前, 非富勒烯型光伏器件的效率最高已经超过了 8%, 与富勒烯型的光伏器
件的效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酰亚胺和酰胺类非富勒烯型小分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并
对提高非富勒烯型受体材料的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富勒烯, 非富勒烯, 电子受体
1 引言 弱, 影响光电流的产生; (3) HOMO/LUMO 能级相对
固定(调控基本上在 0.2 eV 以内), 对光伏器件的开路
体异质结(BHJ)型有机太阳能电池, 经过近 20 年 电压(Voc)影响有限; (4) 形貌稳定性差, PC61BM 和
的发展, 基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为受体材料的器件 PC71BM 在活性层中容易自聚集. 因此, 为了实现太
效率由最初的 1%提高到现在的 10%左右[1,2]. 富勒烯 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科学家已把目光转向非富
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优势[3]: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