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VIP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古诗,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   1.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李白《赠汪伦》、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以写送别诗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有无数文人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3.回忆学习古诗方法。 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 4.揭题释题。(知诗人)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诗题,注意“孟”、“浩”、“陵”的写法) 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浩”三点水三点位置要摆好,右边“一口咬掉牛尾巴”。“陵”要特别注意右边“土八下面是折文”。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跟老师把“陵”右边再写一遍,下课了还能记住这个字么? (是的,课堂学得好,课后不用学) (2)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 HYPERLINK /view/74768.htm \t _blank 青莲居士。 HYPERLINK /view/61891.htm \t _blank 中国 HYPERLINK /view/6527.htm \t _blank 唐朝 HYPERLINK /view/15168.htm \t _blank 诗人,有“ HYPERLINK /view/22654.htm \t _blank 诗仙”之称,是伟大的 HYPERLINK /view/7785.htm \t _blank 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 HYPERLINK /view/437048.htm \t _blank 陇西郡 HYPERLINK /view/4043774.htm \t _blank 成纪县(今 HYPERLINK /view/36976.htm \t _blank 甘肃省 HYPERLINK /view/460499.htm \t _blank 平凉市 HYPERLINK /view/663164.htm \t _blank 静宁县南),出生于 HYPERLINK /view/437678.htm \t _blank 蜀郡 HYPERLINK /view/804465.htm \t _blank 绵州 HYPERLINK /view/3407399.htm \t _blank 昌隆县(今四川省 HYPERLINK /view/377992.htm \t _blank 江油市 HYPERLINK /view/2433620.htm \t _blank 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 HYPERLINK /view/205002.htm \t _blank 碎叶(今 HYPERLINK /view/2673.htm \t _blank 吉尔吉斯斯坦 HYPERLINK /view/184671.htm \t _blank 托克马克)。逝世于 HYPERLINK /view/4380.htm \t _blank 安徽 HYPERLINK /view/184675.htm \t _blank 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 HYPERLINK /view/155370.htm \t _blank 蜀道难》、《 HYPERLINK /view/155398.htm \t _blank 行路难》、《 HYPERLINK /view/155413.htm \t _blank 梦游天姥吟留别》、《 HYPERLINK /view/31478.htm \t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