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喷流成三矿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底喷流成三矿讲座

海底喷流成矿作用 杨合群 2010年3月 镜铁山式铁矿床(点):1-柳沟峡;10-桦树沟;12-黑沟;13-小柳沟;14-头道沟;16-上白土湾;17-白杨沟;18-下白土湾;20-西柳沟;21-白尖;23-小柳沟口东;24-金儿泉;25-夹皮沟;26-黄沙泉;29-道龙要公马;31-古浪峡;36-呼兰台;37-南呼兰台沟;38-九个青羊;40-小龙孔;44-龙孔北;45-头道清水。沙龙式铁矿床:34-小沙龙西铁矿床;35-小沙龙铁矿。镜铁山式铜矿床(点):2-柳沟峡;11-桦树沟;15-头道沟;22-白尖。钨矿伴生铜矿床:19-小柳沟;其它热液铜矿床(点):3-大洪沟;4-石油河脑;5-石油河上游;6-吊大坂;7-磨石沟;8-磨石沟东岔;9-磨石沟口;27-大拉排;28-班赛尔沟;30-小张龙沟;32-马氏河;33-金龙河;39-南呼兰台;41-小龙口;42-小龙口沟;43-小龙口沟脑 研究工作概括:镜铁山式铜矿床是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界地层中条带状铁建造控制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对含矿岩系而言属后生矿床。 该类矿床从区域范围看具有层控性;从矿田和矿区范围看,矿体赋存部位为构造破碎蚀变带。这类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和加里东造山期铜的再富集作用。 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 —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 中元古代裂谷期海底热液沉积作用形成条带状铁建造并使铜预富集其中,为期后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故此对条带状铁建造的研究有助于查明铜的预富集作用。 条带状铁建造的分布 在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界镜铁山式条带状铁建造赋存于镜铁山群的下部层位,以镜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红碧玉的共生组合为特征,沿龙孔大坂——桦树沟——柳沟峡一带断续分布,其中产有镜铁山式铁矿床,镜铁山式铜矿床(点)也受此建造层的控制 。 (说明:后面会提到继续沿用镜铁山群的原因,可以讨论) 若借助铁矿石量(表内+表外)衡量,镜铁山式条带状铁建造在各处发育程度,排序依次为:桦树沟、黑沟(大型);夹皮沟、柳沟峡、九个青羊、白尖、古浪峡、西柳沟、金儿泉(中型);头道沟、小柳沟、龙孔(小型)。 应当指出,夹皮沟、九个青羊、古浪峡、金儿泉、道龙要公马及龙孔铁矿因多为表外贫矿,目前尚难以利用,在矿产资料中一般将它们列为矿点。 条带状铁建造的赋存层位 1. 镜铁山式 镜铁山式条带状铁建造赋存于镜铁山群,在桦树沟矿区研究得最为详细,其岩性主要为一套含有热水沉积物的碎屑岩沉积建造, 厚约1700m左右。 条带状铁建造:主要由镜铁矿、菱铁矿、赤铁矿、碧玉、重晶石、铁白云石组成,具纹层状、条带状构造。 在整个岩性段中,岩石均不同程度含有铁白云石斑点或结核,也有从底部向上增多的特点,特别是到了顶部出现含铁白云石结核千枚岩。一般认为铁白云石应属于一种热水环境的产物 。 镜铁山条带状铁建造中以碧玉---赤铁矿层为主,向下部菱铁矿层趋于增多,在顶部有较多的重晶石层出现,目前仅在桦树沟矿区重晶石已构成大型工业矿床。整体上,条带状铁建造系由铁碧玉岩、铁白云石、镜铁矿(赤铁矿重结晶产物)、菱铁矿及重晶石等形成的成分层构成,这些成分层又规律地相间排列形成十分典型的层纹状律层构造,层纹宽约0.1—30cm不等,这些沉积韵律在产状上与上下围岩中的层理十分一致,反映出它们系同一沉积环境中的产物。 柳沟峡、白尖等矿区条带状铁建造与桦树沟特征类似;夹皮沟、古浪峡、九个青羊等矿区,条带状铁建造与桦树沟矿区的差别主要在于因变质较浅,赤铁矿未能重结晶为镜铁矿。 条带状铁建造的含铜性 对于镜铁山式条带状铁建造的含铜性,前人在勘探白尖、桦树沟等铁矿时已有所注意,在当时所采岩芯中,发现有浸染状的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但限于当时工作性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九十年代,何昌荣(1992)③ 等在研究桦树沟铁铜矿床时,才对镜铁山群下部层位各岩性段的含铜性进行了定量统计,发现镜铁山群下部层位各地层的含铜性均较高,是世界页岩和深海粘土的几倍至几十倍,并且在各地层中,尤以条带状铁建造的含铜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560×10-6。 ③ 何昌荣,1992,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成因,西北冶金地质科技情报,总第4期。 桦树沟镜铁山群各岩性段的铜含量(10-6) 45 118.18 182.8 560.45 394.50 269.52 412.16 Cu 11 82 175 60 42 74 样数 世界页岩 石英岩 石英绢云母千枚岩 条带状 铁建造 绿泥石英千枚岩 铁碳酸盐千枚岩 碳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