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孝的名言名句父母在
认 识 孝 孝的名言名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孝的名言名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孝的故事 * 孝的故事 孝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如果一个人对于父母不能尽孝,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也不会有伟大的建树。因为忘本之人,天良已丧,那里来的公忠之心,廉洁之德?所以世间不患无才干,而患无真性情,不患不能为人父师,而患不能为佳子弟。古人说得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一片孝心,端的是在一家则一家平,在一国则一国平。所有一切服务社会公忠体国的公德,务要彻底的从孝道建立起来。 这实在是仁根的第一透露第一郁勃处,只要在这里养得活,便能够枝附叶贯地千花万朵全部发了。罗氏训世编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惧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悔心。”至于老的、病的、鳏寡的、贫乏的,这四等父母待孝更切,他们的怨气更足动天。要晓得孝的理虽有一定,孝的事却无一定,只要我们于理见得明,自然随事都能如法了。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孝感动天 孝是毫无条件的 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于继承祖先的志愿,善于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里,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 中兴报国 孝是显扬父母的名声,不只荣耀祖先,更便后代景仰 纯孝感君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里有甚么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着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沉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 孝是当自己有福时,要顾及双亲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彩衣娱亲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 孝顺没有老幼之分,也没有终止的时刻。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