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篇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精练.docVIP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篇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精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篇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精练

PAGE PAGE 1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注重时令 B.尊重自然规律 C.重视历法指导 D.强调精耕细作 2.《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3.(2018河南郑州一模)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占有土地 比例 1亩以下 69 27.43亩 2.4% 1~10亩 122 494.62 亩 43.6% 10~20亩 36 469.36 亩 41.4% 20 亩以上 6 142.86 亩 12.6% 合计 233 1134.27亩 100%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自耕农经济盛行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4.17、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C.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5.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6.(2018 广东肇庆统测)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7.(2018湖南怀化期末)唐代出现了大绢行、小彩行、丝帛行、米行等行会名称。诸行设行头,行头的责任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有时行会还要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这表明(  ) A.行会是政府控制商业的机构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行会有利于商品市场合理化 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大提高 8.(2018吉林长春调研)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 A.草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9.《五杂俎》记载:“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  )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10.(2018山东德州期末)明洪武八年,广东南雄商人载货入京贩卖,“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致使货物很长时间不能卖出。“商人讼于官”,朱元璋“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 A.长途贩运受到严格的管制 B.官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C.朝廷约束勒索商人的行为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1.(2018湖北黄冈调研)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曾为明王朝藩王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予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即实行“更名田”。关于清初“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C.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 D.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现象 12.(2018重庆调研)下表反映了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中国 英国 1580 年 1∶5.5 1∶11.7 1635 年 1∶10 1∶13 1751年 1∶14.9 1∶14.5 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 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 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海禁”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