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重组研究.docx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重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重组研究 摘 要 通分析原有专业体系的优缺点,然后对比“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制造类岗位需求特征,提出调整减少纯机械类和设计类专业,增加电类和控制类专业的专业体系构建思路,建议通过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减少总的专业数量,让高职院校真正做到“强基础,淡专业”,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机械制造类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0068-03 1 引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发力。例如:2012年11月,美国发布《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白皮书;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在2015年5月印发《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重组,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刻不容缓。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21世纪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几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是人才。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究其深层次原因,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高职的人才需求。特别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其专业体系已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中国制造2025”政策产生的背景 制造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主体,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更是我国的兴国之器与强国之基。目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计划,紧接着还将实施“中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45”计划。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近两年,为了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一系列文件,各个省市地区也出台促进地方智能制造的一些文件。在此背景之下,服务制造业的职业教育必须反省、探索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特别是专业体系的重构迫在眉睫,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3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招生规则,高职院校招生的和机械制造大类相关的专业有:一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580101),二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580102),三是数控技术专业(580103),四是电机与电器专业(580104),五是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580105),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580106),七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580107),八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580108),九是工业设计专业(580109),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580110),十一是精密机械技术专业(580111),十二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580112),十三是机电一体化专业(580201)。近两年,由于“中国制造2025”的出现,工业机器人专业(560309)开始兴起。细究原有的专业,会发现它们存在以下问题。 1)纯机械类专业和纯设计类专业过多。原有的专业体系是建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这些专业具有浓重的刚性制造特征,以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为主,和控制类以及智能类专业完全脱钩,无法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 2)电类专业和控制类专业过少。在原有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中,电类专业和控制类专业过少,且以培养机械维修人才为主,而很少有控制类的专业,因此也很难适合高职院校未来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发展方向更加无法吻合。 3)信息类专业没有有效融入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在原有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之中,信息类专业一般是设置在信息类专业体系之中,而在工业4.0背景下,信息类知识将要融入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之中。因此,究竟是将部分信息类专业融入机械类专业之中,还是在机械专业中开设部分信息课程,值得职业教育者进一步探讨。 4)专业体系还停留在服务原有的工业体系,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业发展需要。总的来说,现行的专业体系还停留在服务原有的工业体系,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业发展需要。原有的工业处于工业3.0阶段,以纯机械、纯电类、纯控制类为主,而未来的工业则以智能制造为主,融合了机械、电、控制类课程,因此,原有的专业体系亟待改革、重组与提升。 4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体系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