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四 章 酶 酶的概念 酶作用的分子基础 酶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其他类型的生物催化剂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酶学研究简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 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 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 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 1995年,Jack W.Szostak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DNA连接酶活性DNA片段,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 第一节酶的概念 酶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 特点:活细胞产生 催化活性不依赖完整细胞的存在 不都是蛋白质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核酸催化剂(核酶、脱氧核酶) 催化特点 高度催化效率 高度专一性 高度不稳定性 可代谢及可调节性 第二节酶作用的分子基础The Molecular basis of Enzyme 一、 酶的化学组成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参与具体反应过程 二、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三、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酶的分子结构的基础是氨基酸的序列,它决定着酶的空间结构和活性中心的形成以及酶催化的专一性 五、 同工酶 不同组织中各酶的含量与分布比例不同 与组织利用乳酸的生理过程有关 LDH1、2 乳酸亲和力大,氧化成丙酮酸 心肌 有氧氧化 LDH4、5 丙酮酸亲和力大,还原成乳酸 骨骼肌 无氧酵解 肌酸激酶(CK) 两个亚基,M型、B型 二聚体酶 分布组织特异性:脑 CK1 (BB) 心肌 CK2(BM) 骨骼肌 CK3(MM) 疾病诊断:脑肿瘤 CK1 (BB) 心肌梗塞 CK2(BM) 六、别构酶 别构酶结构特点:多亚基寡聚酶 催化位点与别构位点 别构剂:生理小分子物质 (底物、产物、中间代谢物) 别构激活剂与别构抑制剂 调节代谢,常位于代谢途径的开端 七、修饰酶 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在其他酶的催化作用下,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八、多酶复合体与多酶体系 多酶复合体:几种酶分子聚集在一起组成一物理复合体,若把物理复合体解体,各酶活性消失 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合成代谢 意义:提高催化效率 多酶体系:代谢途径中许多酶参与,依次完成反应过程,但彼此结构无关联 糖酵解过程 九、多功能酶 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 :有的酶分子中存在多种催化活性部位的酶 大肠杆菌聚合酶I 哺乳动物的脂肪酸合成代谢 意义:提高催化效率 第三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原则The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Enzyme 二 习惯命名法 1 )以酶催化的底物加反应类型来命名 2)对水解酶类,习惯上只用底物名称 3)有时在底物前再加酶的来源 三 系统命名法 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了系统命名法,包括酶的系统命名和4个数字分类的酶编号 ATP + D-葡萄糖 ? ADP + D-葡萄糖-6-磷酸 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E、 C、 2,7,1,1 E、 C 国际酶学委员会 2 酶的分类 7 亚类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