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乙肝本质,深入了解干扰素.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乙肝的本质,深入了解干扰素 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 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 免疫清除不彻底是乙肝治疗的困难所在 干扰素的发现源于对病毒的“干扰” 1957年Alick Isaacs 和Jean Lindenmann从流感病毒的鸡胚试验中发现了可以一种干扰流感病毒生长的物质——干扰素 α干扰素的生物学作用 直接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抗细胞增殖作用 抗肝纤维化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原理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可以病毒标记物(抗原)的表达,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1] 干扰素还可以直接促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NKs) 的活化,增强其功能[2] 干扰素的免疫调控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的分类 I型干扰素 IFN-α IFN-? IFN-? II型干扰素 IFN-? 干扰素的发展演变的第一次飞跃 ——纯化技术 1960 年 Ion Gresser 从人体血细胞中纯化出干扰素 1975 年 DNA重组技术出现 1975年 罗氏研发部委派Stan Stein等与科学家Pestka共同进行人类白细胞干扰素(现已知为干扰素?)的纯化 1978 年 Pestka干扰素? cDNA克隆成功并发表于Science杂志 1990年 Pestka等与Genentech合作利用单克隆技术纯化干扰素?及干扰素? 注: Genentech为罗氏致力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子公司 普通干扰素的局限性 血清浓度波动大 过高峰浓度导致可能较重的不良反应,过低的谷浓度导致病毒重新复制和反跳 全身分布广泛 肾脏清除率高 血清半衰期短(2 至 5 小时) 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临床疗效不理想 聚乙二醇化:提高药物的临床有效性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增加药物的酶水解稳定性 减弱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抗原性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降低不良反应 改变药物的分布,降低肾脏清除率,延长药物半衰期,减少用药频率 聚乙二醇化使稳定的血药浓度成为可能 干扰素抗病毒临床应用的发展 1988年 FDA批准罗扰素( 由罗氏生产的IFN-α)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1991年 FDA批准干扰素α用于治疗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已知为丙型肝炎) 1992年 干扰素α成为第一个被 FDA批准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 2002年 FDA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用于丙肝的治疗 2005年 FDA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用于乙肝的治疗 干扰素都有哪些选择? 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优势 两种作用机理 确定的治疗时间 对疾病转归和无并发症生存的积极影响 不足 较低的持续应答率12%左右 一周3次皮下给药 副作用较大 不能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较核苷类似物更高的应答率,更低的复发率 两种聚乙二醇分子的差异 聚乙二醇化:体内、体内生物活性的平衡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差异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体重对大分子聚乙二醇干扰素的 疗效影响很小 体重可影响小分子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疗效 干扰素的未来 干扰素适应症的扩展,肝炎、肿瘤治疗之外,其他领域的应用 新型干扰素的开发和应用,如干扰素? 正确面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正确处理干扰素的副作用? 流感样症状: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轻微腹痛或腹泻 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低 其他症状:头晕、脱发、注意力下降、失眠和情绪低落等 干扰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1) 流感样症状:头痛、发热、乏力 治疗后2天开始出现 白细胞(WBC)降低和/或血小板(PLT)减少 治疗后1-2周开始下降 4-6周之后逐渐稳定 停药后4周左右恢复 干扰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2) 精神异常-治疗后24周内出现 睡眠改变、精力差、疲劳、对日常活动和交际失去兴趣 抑郁、无助、无望、易怒、易哭、自杀倾向 想退出,停止治疗 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1-5%) 血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炎) 干扰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3)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腹泻 脱发(轻度,停药后可逆) 注射部位反应:治疗后2天开始出现 皮疹:潜伏期4-20天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肺炎) 血管炎 视觉障碍(视网膜病变)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不调整干扰素的剂量但同时使用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 调整干扰素的剂量,白细胞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可能需要停药,比如派罗欣的药物调整原则可以为: 血小板减少 可以使用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同时提高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 必要时调整干扰素的剂量 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可以输注血小板悬液 注射部位反应 在注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