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
中文摘要
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为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机
会。一战结束后,随着奥斯曼、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和霍亨索伦四大帝国的瓦解,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欧洲主要大国之间出现了一批新兴小国,这些小国成为
法国、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不仅缓解了德国直接被几个大国包围的巨
大压力,而且德国周边的新兴小国十分惧怕德国,不敢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
这有利于德国的对外扩张。
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夺取世界霸权。为此,德国采取了两个战略步
骤:第一步是夺取西欧的“边缘地带”,“边缘地带”是介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交
接部位,有沿海陆地和紧靠大陆的近海海域组成。它面对海陆两个方面,需同时
与海陆两面的势力对抗。在冲突的世界里,海陆两权的对立决定了“边缘地带”
必然成为它们相互争夺的区域。德国夺取西欧的“边缘地带”,目的是击败海权
强国英国;第二步是进攻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个地缘政治学概念在地理
特征上指的就是陆权强国俄罗斯。
在近代欧洲地缘战略格局中,处于边缘的英、俄较处于中枢地区的法、德具
有更大的地缘优势。从战略态势上讲,侧翼国家可能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于
一个方向,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国家往往难以避免两线作战,不能集中力量于一个
方向。
要击败英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对手,德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由于波兰与
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因此,为了实现第一个战略步骤,避免两线作战,德国
必须消灭波兰。接下来,德国发动了对西线的进攻,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但是,德国并没有使英国屈服。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贸然进攻苏联,最终陷入两
线作战的境地。德国重蹈了一战失败的覆辙。
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根本原因是丧失制海权,虽然德国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有发展海军的地理条件,但它位于欧洲中部,处于法国和俄国等大国之间,周边
的战略环境十分恶劣,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德国不得不把主要力量用于发展陆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军,以抵御大国的入侵,保护本国的安全,同时采取进攻态势,先发制人,以夺
取所谓的“生存空间”。但德国的经济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优先发展陆军势必造
成海军经费的紧张,因此,德国的海军力量相对于优先发展海军的英国来说,是
比较弱小的。这使得德国丧失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制海权。而英国则凭借掌握着
制海权,封锁了德国的出海口,使德国无法从海外获得某些所必需的战略物资,
与此同时,英国则从广阔的殖民地和美国源源不断地获得物资补给,从而增强了
英国人抵抗德国入侵的信心。
对于苏联,希特勒也未能消灭它。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希特勒认为苏联即将崩溃,但出乎希特勒意料的是,苏联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抵
抗愈来愈强。原因何在呢?这主要是由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和美国向苏联提供了
必要的物资援助,使得苏联在战争初期能够稳住局面,并将战争长期进行下去。
关键词: 地缘战略;心脏地带;边缘地带;缓冲地带;海权;陆权;民族自决;
两线作战
分类号:K901.4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the Gain and Loss of German’s Geostrategy in
World War II
Abstract
Before World War II in 1939,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n Europe provided the
opportunity for Hitler to launch World War II. After the World War I,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four empires, Ottoman, Habsburg, Romanov and Hohenzollern, a number of
small countries emerged between the major powers of Europe according to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principle. These small countries became the buffer zone between
France, Germany and Russia, which eased the great pressure on Germany from the
surrounding large countries. The emerging small countries around Germany didn’t
dare to ally with Britain and France for fear of German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