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
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
的慢性炎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
续反复发作过程。我国初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 0.3%左右
[1]。由
于本病呈进行性,侵袭性发展,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危害非常严重。
因此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RA 的诊断学研究很多,祖国医学多从整体观念出发,从宏
观角度进行辨证论治;而现代医学多从实验室检测方法入手,从微观角度进行研
究,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纵观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针对RA 中医辨证分
型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查阅近十年文献资料,有关RA 中医证型与
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涉及到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2]、免疫指标[3]、甲皱微
循环[4]、血流变学指标[5]、血沉(ESR)[2]、C 反应蛋白(CRP)
[2]、类风湿因子(RF)
[2]等方面,而针对 RA 不同证型与 X 线分期[6]、血小板计数(PLT)相关性的探
讨较少。X 线检查对RA 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病情的监测及治疗预后的判
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又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7]。本文针对
以上情况,通过对RA 辨证分型及其与 X 线分期、PLT、ESR、RF、CRP 等实验
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探讨 RA 的证候分布规律及部分实验指标对各证型诊断
的意义。
8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试验共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2005 年 10 月~2006 年
10 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及门诊病人125 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9 例,
年龄最大90 岁,最小9 岁;女性96 例,年龄最大67 岁,最小20 岁。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标准)
[8]
①晨僵至少1 小时,持续至少6 周。
②3 个或3 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 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6 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 周。
⑤手X 线的改变。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
以上7 条中具备4 条或4 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X 线分期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8]
Ⅰ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Ⅳ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8]
①湿热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②寒湿痹阻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
9
形。
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③肾气虚寒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面色晄白,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咽干,潮热。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
⑤瘀血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妇女
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涩。
纳入标准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 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2) 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3) 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
(4) 合并影响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疾病。
(5) 合并影响骨质疏松的疾病。
(6)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等。
观察方法
设计调查登记表,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证候资料并填写该表,由两名
10
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依据调查表,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
行)》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证候结论,并将各证型所对应的X 线分期和
血小板计数等数据准确填入该表。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为计量资料的,用均数士标准差(x ±S)表示,多个均数间两两比
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资料的 x2 检验等统计方法,以上操作
均采用 SPSS11.5 统计学软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