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正常人眼和LASIK术后的角膜Q值与其相关因素分析.doc

正常人眼和LASIK术后的角膜Q值与其相关因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文缩略语 简写全称 LASIK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SF shape factor e eccentricity 10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引 言 1909年Gullstrand 提出了简化模型眼的概念,将人眼角膜看成是一个单球面。1924 年 von Helm-holtz 提出了角膜前表面的椭球面的假设。1986 年 Mandell 揭示正常角 膜并非理想球面,而是一个中央较陡峭、周边较平坦的非球面。 物理学上所谓的非球面是指面形由多项高次方程决定、其上各点半径均不相同的 面形。非球面属于一种特殊表面,非球面性(asphericity)是指非球面对最接近比较 球面或者平面的偏量。 Q 值,是描述曲面非球面性的一个参数,可 用以描述角膜的非球面形态,根据各子午线的非 球面性计算出整个角膜的整体非球面性,清楚地 描述角膜曲率由中央到周边的变化趋势和定量非 球面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Q = ( a2 / b2 ) - 1, 其中 a 和 b 分别为角膜中央和角膜周边的曲率半 径[1]。当 Q = 0 时,角膜为完美的球面;当-1 Q 0 时,角膜表面为以眼球 Z 轴为 长轴的椭圆形非球面,即长椭球面形(prolate shape);当 Q 0 时为以眼球 X、Y 轴 为长轴的椭圆形非球面,即扁椭球面形(oblate shape)[2]。 角膜非球面形状常用的描述参数还有偏心率(eccentricity,e)、形态因子 SF(shape factor)。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变为: Q = -|e| e,Q = SF – 1[3] 。 很多研究证实没有病理改变的角膜多数是从角膜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为长椭 球面形,Q 值为负;少数是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陡峭,为扁椭球面形,Q 值为正。 光线通过一个球面透镜时,入射角度越大,折射力越强,周边光线与旁中心轴光 线之间形成焦点的差异即为球差[3]。球差导致远轴光线进入眼内时聚焦在近轴光线之 前,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的光斑。理想的角膜应该使进人眼内的光线为零球差。Manns 11 等[4]通过理论计算认为 Q 值为-0.45 ~ -0.47 可 以将眼球球差矫正为零。Gatinel 等[5]提出,当 Q 值为-0.26 时,可以矫正一半的球差。但研究发现, 人眼作为一个完整的屈光系统,各种结构结合得 相当缜密。正常角膜前表面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 平坦,这种非球面特性和其它屈光成分相互协调,有助于减轻瞳孔散大时光线通过 周边角膜产生的球差,使得进入眼内的光线虽处于不同的离轴位置但能聚焦于一点 [6],保证视网膜成像的质量。此外,角膜的光学性质为正球面相差,使通过角膜周边 的光线比通过中央的曲折强,而晶状体存在负球面像差,能够减少周边光线的折射 度,二者此消彼长使人眼的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降低到最低程度。角膜的这种中央 到周边逐渐变平坦,Q 值为负的长椭球面形态,是历经上百万年生物进化的结果。 标准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散光时按球面模式切削角膜,切削过 程中对角膜周边切削的能量丢失,其结果使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形成中间平坦周边陡 峭的扁椭球面形,与正常角膜形态相反,Q 值变为正值,从而引起术后人眼高阶像 差特别是正球差的显著增加,导致视觉质量下降[7]。 Q 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可以维持术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并进行优化,和常规的准 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最大的区别是在做激光角膜切削时增加角膜周边切削的能量 补偿,从而使术后形成有益于视觉质量的新的非球面。其基本原理是:在手术的切 削程序中,设定术后角膜光学区内的目标 Q 值,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使光学区 内角膜的 Q 值分布保持或接近术前水平,以减少球差的引入,减轻术后角膜的球面 化倾向,提高视觉质量[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