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合成化学功懂能高分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合成化学功懂能高分子

第七章 功能高分子 7.1 化学功能高分子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还应该包括高分子分离膜材料。 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本质上属于反应性聚合物。 吸附树脂是指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一类树脂。 1944年 D’Alelio 合成了具有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及交联聚丙烯酸树脂,奠定了现代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 此后,Dow化学公司的 Bauman 等人开发了苯乙 烯系磺酸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并实现了工业化; Rohm Hass公司的Kunin等人则进一步研制了强碱 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 交换树脂。 这些离子交换树脂除应用于水的脱盐精制外,还用于药物提取纯化、稀土元素的分离纯化、蔗糖及葡萄糖溶液的脱盐脱色等。 从离子交换树脂出发,还引申发展了一些很重要 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如离子交换纤维、吸附树脂、螯 合树脂、聚合物固载催化剂、高分子试剂、固定化酶 等。这一最传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正以崭新的姿态在 21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子交换纤维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类新型材料。其基本特点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同, 但外观为纤维状,并还可以不同的织物形式出现,如 中空纤维、纱线、布、无纺布、毡、纸等。 吸附树脂也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类新型树脂,是指一类多孔性的、高度交联的高分 子共聚物,又称为高分子吸附剂。这类高分子材料具 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当的孔径,可从气相或溶液中 吸附某些物质。 在吸附树脂出现之前,用于吸附目的的吸附剂已 广泛使用,例如活性氧化铝、硅藻土、白土和硅胶、 分子筛、活性炭等。而吸附树脂是吸附剂中的一大分 支,是吸附剂中品种最多、应用最晚的一个类别。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带有可离子化基团的三维网状高分子 外形一般为颗粒状,不溶于水和一般的酸、碱,也不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和烃类溶剂。 常见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粒径为0.3~1.2mm。 一些特殊用途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粒径可能大于或小于这一范围。 图7—1 聚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从图中可见,树脂由三部分组成:三维空间结构 的网络骨架;骨架上连接的可离子化的功能基团;功 能基团上吸附的可交换的离子。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团是—SO3-H+, 它可解离出H+,而H+可与周围的外来离子互相交换。 功能基团是固定在网络骨架上的,不能自由移动。由 它解离出的离子却能自由移动,并与周围的其他离子 互相交换。这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称为可交换离子。 通过改变浓度差、利用亲和力差别等,使可交换 离子与其他同类型离子进行反复的交换,达到浓缩、 分离、提纯、净化等目的。 将能解离出阳离子、并能与外来阳离子进行交换的树脂称作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将能解离出阴离子、并能与外来阴离子进行交换的树脂称作阴离子交换树脂。 从无机化学的角度看,可以认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相当于高分子多元酸,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当于高分子多元碱。应当指出,离子交换树脂除了离子交换功能外,还具有吸附等其他功能,这与无机酸碱是截然不同的。 吸附树脂的结构 吸附树脂的外观一般为直径为0.3~1.0 mm的小圆 球,表面光滑,根据品种和性能的不同可为乳白色、 浅黄色或深褐色。 吸附树脂的颗粒的大小对性能影响很大。粒径越小、越均匀,树脂的吸附性能越好。但是粒径太小,使用时对流体的阻力太大,过滤困难,并且容易流失。粒径均一的吸附树脂在生产中尚难以做到,故目前吸附树脂一般具有较宽的粒径分布。 吸附树脂手感坚硬,有较高的强度。密度略大于 水,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溶胀性。但干燥后重新收缩。而且往往溶胀越大时,干燥后收缩越厉害。 使用中为了避免吸附树脂过度溶胀,常采用对吸附树脂溶胀性较小的乙醇、甲醇等进行置换,再过渡到水。吸附树脂必须在含水的条件下保存,以免树脂收缩而使孔径变小。因此吸附树脂一般都是含水出售的。 吸附树脂内部结构很复杂。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树脂内部像一堆葡萄微珠,葡萄珠的大小 约在0.06~0.5μm范围内,葡萄珠之间存在许多空 隙,这实际上就是树脂的孔。 葡萄珠内部还有许多微孔。葡萄珠之间的相互粘连则形成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