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表格教案设计-苏教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表格教案设计-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题: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识目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 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四、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订正字音。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2)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名之者谁:为……命名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5)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6)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7)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9)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3、文章结构: (1)层次: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2)线索: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间) 早晨傍晚的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五、课堂小结: 面对国运艰难的时候,欧阳修能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并取得成。能写让民乐为已任,忧国忧民,并写出这样的千古名篇。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习题一。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讨文章: 1、如何理解“醉翁”的含义? 明确: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2、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3、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 明确: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都含有“乐”字: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 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 都含有“醉”字: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 都含有“醉翁”、“乐”: 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 记叙的顺序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叙议结合顺序 各自然段:一、山—水—亭—名—太守;二、朝—暮—春—夏—秋—冬;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 明确:“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