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数字原住民和网络文学审美流变和走向.PDF

试论数字原住民和网络文学审美流变和走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 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卷第 期 ( ) 试论数字原住民与网络文学审美的流变与走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 ) ( ) 数字技术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给我们的认 知、思维方式、审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 和速度的延伸。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的主体人群等很多方面在这十多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数字原住民成为网络文学创作传播的主体。根据 第 次互联 网报告中网民年龄结构调查, 岁以下占 , 岁至 岁占 , 岁至 岁占 , 岁到 岁占 , 岁以上占 。而上网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的网民利用手机上网。 通过有关机构对手机阅读受众年龄分布状况的调查发现, 年在中国手机阅读用户中,学生最多,占 比达到 ,工人和白领也是两大阅读主力军,占比分别为和 。可见,目前网络主体人群 年龄在 岁至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属于学者们所称的“数字原住民”。所谓数字原住民,就是 特指出生以来就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之下,对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好领悟力和学 习驾驭能力的一代人,数字化生存(包括数字化阅读、数字化社交等)是他们从小就已经熟悉的生存方 式。而那些成长在网络时代之前,靠后天学习掌握数字文化和数字化生存的人则被称为数字移民。他们 经历了影响人类生活的数字技术从无到有的进程,俨然是从无互联网或手机的世界迁入有互联网和手 机的世界的新居民。 对数字移民而言,网络是工具。对数字原住民来说,网络就是世界。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类 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并在不断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完善自身的大脑。数字移民们 的出生年代早于数字原住民,他们已经情愿或者不情愿地适应了这个数字世界,并且将各类数字工具运 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搜索、娱乐、消遣、写作等。他们能够清楚地区别现实与网络 虚拟世界。而数字原住民成长在这个超媒体时代,他们从小就开始数字化生存,不仅对新技术的应用得 心应手,并且思维方式、交流方式,乃至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中山大学研究 网络心理学的学者程乐华在网络化生存的研究中,把实验对象定在“ 后”到“ 后”,根据持续实验的 发现,这代人不认为网络和现实有任何区别,虚拟空间并不虚拟,网络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网络就是他们 依赖的生存方式,甚至有时,网络比网络之外的现实生活更具意义 。 数字原住民的到来,在网络文学审美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 王晓英( ),女,浙江杭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级博士研究生,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 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美学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 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 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 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每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和文化。网络文学 最初源起于一批海外学子在互联网 上抒发怀乡情感的帖子。 年留美作家少君在网上发表《奋 斗与平等》。 年台湾痞子蔡发表了第一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