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喂第一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资源学喂第一章

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3)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生物多样性。一词的英文为Biodiversity,对其理解因人而异。美国技术监督局给予的定义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每一级实体—基因、种群、物种、群落乃至生态系统都不止一类,亦即都存在着多样性,因此,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以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化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地面坡度 A、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17°不宜机耕。 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滑坡、崩塌。 只能用于林业,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 可农业或林业,必须采取工程与林业水保措施 适宜农业,但必须采取工程水保措施 适宜农业,一般可机耕 条件良好,十分适宜农业 农业利用及其对应措施 极陡坡 陡坡 微陡坡 中坡 缓坡 极缓坡 坡度类型 35° 26°-35° 16°-25° 8°-15° 3°-7° 3° 坡度 地面坡度 B、对建设用地: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 过陡,除供园林绿化外,不宜作建筑用地,道路与等高线锐角斜交布置,应设人行梯道 建筑群受限,宜阶梯状,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需设人行梯道 建筑群及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次要道路不受影响,不需设人行梯道 铁路需坡降,工厂及大型公共建筑可布置,但需适当平整土地 城镇建设的理想坡度,各项建筑、道路楞自然布置 地势低,排水不良,需机耕提升提升排水 对土地利用及其对应措施 陡坡地 中坡地 缓坡地 平坡地 平地 低平地 土地类型 25-50 10-25 5-10 2-5 0.3-2 0.3 坡度(%) 地貌类型 A、山地与丘陵: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 B、平原: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我国五种地貌类型比较 宽谷低岭,,或聚或散 流水侵蚀为主 轻度上升 丘陵 尖峰峭壁,山形高峻 有山脉形态,但分割较碎 古侵蚀面或沉积面部分保持平坦,其余部分崎岖 内:地势平坦 外:分割为丘陵 平坦,偶有浅丘,孤山 地面特征 冻裂作用强烈,最高山上有冰川作用 流水侵蚀和化学风化为主 剥蚀为主 内:沉积为主 外:沉积或侵蚀 沉积 外力作用特征 成山较晚,上升量大 成山较早 沉积面抬升 古侵蚀面上升 上升下降 沉降 构造 中山 高山 低山 山地 高原 盆地 平原 类型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1、地质 岩性及矿物组成 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 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岩、黄土) 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 湖积物、 风积物、海积物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 (1)地表水 ①地表水类型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 ②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亿m3;冰川总储量3.0×104亿m3; 天然湖泊8万km2;沼泽11万km2。水质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 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是西北重要各类用水水源。 ③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地表径流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水丰缺与农业灌溉用水 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 程度的水土流失。 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 (2)地下水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影响区域土地质量的相关因素。 ①地下水类型: 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 ②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包气带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③地下水的水质(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和矿化度(3 g/

文档评论(0)

132****60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