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唯光论与先验哲学.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唯光论与先验哲学 [提 要] 在当代,正当形而上学遭到前所没有的无情批判和摈弃时,有人却高 声呼吁: “回到康德去”!早在200年前,康德就提出了 “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 题。在他的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他针对这个问题,用 “综合的办法”对纯粹理 性本身进行了研究。 “并且力求在这个源泉本身里进行过一些原理来确定它的成分和 它的纯粹使用的法则。” “它们具有实在规定的、无可争辩的可靠性”,并以 “先天 综合命题如何可能”的论证被严格准确的表达出来。康德认为,形而上学能否站得住 脚、从而能否存在,就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康德最后结论说,先于一切形而上学而 存在的全部先验哲学,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解决。 [关键词] 康德 先验哲学 唯光论 感光 转换光 先验哲学是个宽泛的范畴,但本论仅限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诚如一位日本学者所 说,康德以前的哲学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从康德这里流出。先验哲学在 康德那里恰如一个储量丰富的水库,其后的流派仅只是灌溉渠道里的流量而已。唯光 学派下潜到康德哲学深邃的潜流中,寻找一种能荡漾起水花的潜能,最终从泄洪道里 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开辟自己的天地。 莱布尼茨的哲学来自于对洛克的质疑,而康德的哲学,则肇始于休谟的 “震 撼”。他说, “自从洛克《人类理智论》和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出版以来,善 至尽可能追溯到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 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休谟并没有给这一类知识带来什么光明,不过他 却打出来一颗火星,如果这颗火星遇到一个易燃的火捻,而这个星星之火又得到小心 翼翼的护养并且让它着起来的话,从这个火星是能得出光明来的。”休谟质疑理性推 断因果性原则的必然性,他认为,经验来源于感觉,但感觉的来源却无法追寻。思维 不过是方便地解释经验的一个实用的工具而已,它没有任何客观上的或形而上学上的 确实性。这就等于说,没有也不可能有形而上学这种东西。康德说, “我坦率地承 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辩哲学 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康德认为,休谟所提出的问题不在于因 果概念是否正确、有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知识来说是否必不可少——因为在这方面休 谟并没有怀疑过;而是在于这个概念是否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是否具有一种独立 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是否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的对象所局限的使 用价值。这才是休谟所期待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仅仅是个概念的根源问题,根源问 题一旦确定,概念的使用问题以及适用的范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康德通过他的《纯 粹理性批判》一书,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康德开宗明义: “我之所谓批判非指批判书籍及体系而言,乃指就理性离一切经 验所努力寻求之一切知识。以批判普泛所谓理性之能力而言。故此种批判乃决定普泛 所谓玄学之可能如否、乃规定其源流、范围及限界者——凡此种种皆使之与原理相 合。”西方的 “理性”是指人的一种 “能力”,批判则是对这种 “能力”的分析及考 察。众所周知,在康德所处的年代,唯理论与经验论各走极端,最终形成独断论与怀 疑论两败俱伤。康德最初是欣赏莱布尼茨的哲学的,但他敏锐地看到由上述独断论与 怀疑论所造成的人类理性的两难选择: “以此等原理之助,理性穷溯(盖此亦由理性 本质所规定者)事物更高更远之条件,惟立即自悟以此种方法进行则问题永无尽期, 理性之事业,势必无完成之日;”反之,理性 “迫不得已求之于 ‘超越一切可能之经 验的使用且又似不能拒斥即常人亦易于接受’之原理。”这种局面势必形成形而上学 的春秋战国状态, “人类理性实陷入黑暗及矛盾之境”。 康德认为,这种 “形而上学的纠纷战场”拉开了哲学革新统一的序幕。他象一位 身怀绝技的江湖郎中,为 “专制”的独断论者和 “厌世”的怀疑派把脉施治: “盖主 要问题常为:悟性及理性离一切经验所能知者为何,及所知之程度如何?而非:思维 自身能力之如何可能?”他开出的处方是:用先验的方法考察人类理性的能力,规定 其来源、范围及界限,最终确定哲学的可能性。 康德在认识论上独辟蹊径,他的思路也是超乎常人的逆向思维: “吾人之一切知 识必须与对象一致,此为以往之所假定者。但借概念,先天的关于对象有所建立以图 扩大吾人关于对象之知识之一切企图,在此种假定上,终于颠覆。故吾人必须尝试, 假定为对象必须与吾人之知识一致,是否在玄学上较有所成就。此种假定实与所愿欲 者充分相合,即先天的具有关于对象之知识 (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