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少男少女当自强.pdf

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少男少女当自强.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少男少女当自强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庄周 纪昌与飞卫 中国古时候有一位射箭的能手,名字叫甘蝇。据说只要他一拉弓放箭, 就一定会射到野兽或禽鸟。甘蝇有一个学生名叫飞卫。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 本领超过了他的老师。后来,又有一个叫纪昌的,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 也成了师傅。 飞卫对纪昌说: “学射箭要先练眼力,你应该先学会看准目标不眨眼, 然后才能谈到学射箭。” 纪昌听了飞卫的话,便回家先学习不眨眼睛。他每天躺在自己妻子的织 布机下面,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两个脚踏板;妻子在织布机上织着布,他看 着脚踏板一上一下地翻动。这样不间断地坚持了两年时间,纪昌真正做到了 看见物体动震而不眨眼睛;就是有一个锥子尖刺到了眼眶上,他的眼珠儿也 是一动不动。 他以为练得差不多了,于是就跑到飞卫那里,把自己学习的成绩告诉了 飞卫。飞卫听了又对他说: “还是不行!你还得继续锻炼眼力。你能够做到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 很大、把一个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才行。等你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再来告诉 我!” 纪昌听了老师的话,又回到家中练起眼力来。他用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拴上一个虱 子,挂在窗户上,每天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这样练了十多天,那牛毛上的虱于 在他眼睛里渐渐地大起来;练过了3年之后,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 像车轮一般了。这时候,他再用眼睛看别的东酉,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座小山一样。 纪昌又高兴地到了飞卫那里,把自己练习眼力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告诉 了他。飞卫高兴地说: “这回你可以学习射箭了!” 于是,纪昌便用北方出产的角做了一把弓,用南方出产的竹竿做成了箭, 按照飞卫教给的方法练习起来。他用箭去射拴在牛尾上的小虱子,一天一天 练下去。最后,他的箭射穿了小虱子的中心,而那细细的牛尾却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地跳起来,拍着自己的胸脯对 纪昌说: “射箭的妙处你已经得到了!”从此以后,纪昌就成了百发百中的 能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练就高超的技艺,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从打基础 开始。所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纪昌的百发百中就是 苦练得来的,只要苦练,什么奇迹般的技艺都能创造出来。《庄子·徐无鬼》 里记载的运斤成风的石匠也是苦练得来的,据说一个人的鼻子尖上落了一层 薄薄的石灰泥,他能够猛烈地抡起斧子把它削掉;斧子动如风,鼻尖上的泥 削净而鼻子却一点不伤。这真是奇迹般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从苦练中得来 的。艺术上的创造也是一样,只要能像纪昌那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去下一 番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 孔子学琴 大家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兼教育家,并不是 由于他聪明过人,而是由于他不耻下问,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几乎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他曾经 “往见郯子而学焉”,又曾 经 “访乐于苌弘”、“问礼于老聃(单)”、“学琴于师襄”,甚至向一个 只有七岁的小孩子项橐 (驼)求教。他自己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学习,绝不像有些人那样 “囫囵吞枣”,而是把“学”和“思”结 合起来,求其融会贯通。有这么个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先学了一只 曲子,练了十来天,还在不停地练。师襄子对他说: “差不多了,再学只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