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谈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谈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谈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单 谈农村留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 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出现了许多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 亲戚等代为抚养的留守学生的现象。这些学生长期和祖父 母、外祖父母等生活在一起,缺乏亲情的沟通和有效的管 理,无法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 得不到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这类学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工作,这些学生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不能和父母共同生 活在一起的学龄儿童。在农村,留守现象非常普遍。据有 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780 0万,其中 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000多万,比20 00年人 口普查统计的数量翻了一番。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 童比例高达28%,部分省市已超过40%,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 儿童中至少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中,主要 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 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2.自卑心理障碍;3?寂寞无聊心理; 4?逆反心理;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二、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危害。 大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 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更有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 牌、饮酒等,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与祖辈因代沟而缺少沟通,容易受到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 的真空。由此产生的不良品行危害孩子发展:少数“留守 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甚至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做 出违法犯罪事件,影响社会安定。 三、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 爱。学生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 困难,可见长期分离使亲子关系出现障碍,甚至出现“亲 生后母现象”,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来说,都是巨大的心 理创伤。 虽然父母和监护人对子女读书和接受教育的态度比 较积极,大多数留守学生也都表示喜欢读书,但是留守学 生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有些还 是文盲,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 习,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 的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出现成绩滑坡现象。 3 ?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监护还 是亲戚监护,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小学升入初中 后,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 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程度不 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存在 沟通障碍,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女生 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不好意思和长 辈、亲戚说,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二)学校原因。 1.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 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 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 2 ?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 据调查, 留守学生中%的学 生成绩较差,%中等偏下,10 %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 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 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 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 职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当教 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就听之任之,难以真正走到学 生的心灵深处。(三)社会原因。 留守学生处于弱势的地位,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 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如果缺乏正当和 及时的引导,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留守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社会环境复 杂,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由于父母远在他 乡,得不到关爱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周围的网吧、游 戏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 “快乐的天堂”。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长此以往, 留守学生就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 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相关部门 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 中不能自拔。 (四)自身心理特点。 1.个性特征倾向。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代 沟影响明显,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 形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