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名师精编课件】(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名师精编课件】(24张).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名师精编课件】(24张)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史料探究 课前预习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其在贯彻过程中遭遇了曲折,改革开放后重新大放异彩,迎来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春天。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构建历史发展的时空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通过探究相关史料,理解“双百”方针的含义、目的及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与唯物史观素养。 (3)总结归纳“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唯物史观素养。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地位:“ ,百家争鸣”是党领导 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2.提出: 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 3.作用 (1)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2)在文艺界和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 1956 科学界 二、遭遇曲折 1.第一阶段:遭受严重干扰。 (1)时间: 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 (2)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 (3)表现: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人士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许多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迫害。 2.第二阶段:稍有好转。 (1)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 (2)表现: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其错误。 1957 3.第三阶段:严重破坏。 (1)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 ”。 (3)表现:盛行“ ”文艺,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文艺界呈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 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 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化大革命 阶级斗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表现 (1)文艺界重现生机,不同题材的作品数量大增,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 风潮。 (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 ”的僵化思想。 (3)教育界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新学科。 (4)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 ”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 (5)中外学术交流频繁,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三下乡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 “双百”方针实行的背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材料一 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为《人民日报》写社论,将其上升到政治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高度给武训和《武训传》定了性,说它“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是阻碍社会的进步。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人民网 材料二 周恩来在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文艺领域存在什么问题?结合国内外背景分析原因。 (2)概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及其作用。 【解读】 据材料时间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