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554-2002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pdf

  • 16
  • 0
  • 约7千字
  • 约 8页
  • 2019-01-18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  2002-08-27 颁布
  •   |  2002-12-01 实施
  1. 1、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3. 3、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11.220 B 41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农 业 行 业标 准 NY/T554-2002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duckviralhepatitis 2002一08一27发布 2002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业部 发 布 427 NY/T554-2002 前 言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肝炎为主要 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forAnimalHealth(英),OfficeIntentionaldesEpizootic (法),OIE〕把该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DVH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DHV),根据 病毒的特性不同,DHV分为3种类型(DHVDHVDHV,)。最常见的为DHV,属肠道病毒(我国仅 有此型);DHV:为星状病毒;DHV,为小核糖核酸病毒。 本标准规定的雏鸭接种/保护试验和鸭(鸡)胚接种/中和试验与OIE推荐的相应方法一致。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东生、黄引贤、张则斌、罗函禄、刘福安。 NY/T554-2002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接种/保护试验和鸭(鸡)胚接种/中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检疫。 2 雏鸭接种/保护试验 2-,材料准备 2.1.1 研钵或平皿,玻璃匀浆器,拍MI,带胶塞玻璃瓶。 2.1.2 1ml和5MI注射器及针头。 2.1.30.22ym微孔滤膜及滤头。 2.1.4 离心管、手术剪刀和手术镊子。 2.1.5 0.85%生理盐水:在使用前加人育霉素和链霉素,使其最终浓度分别为2000IU/ml和2000 pg/mL, 2.1.6 DHV高免血清(在国内诊断检疫仅用DHV ,对进境鸭的检疫还应加上DHV,,DHV:抗血清)。 2.1.7 雏鸭:1-5日龄75只易感健康雏鸭。 2.2 操作方法 2.2, 病料处理 在无菌室内超净台上无菌采取数例病鸭的肝脏组织log,于研钵或平皿中剪碎,用玻璃匀浆器制备 组织匀浆,按1,10(W/V)加人生理盐水。将匀浆液转至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层 脂肪,抽取中间清亮的液体,再经过0.22pm的灭菌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过的液体,作为病料样品直 接接种;或装人10mL玻璃瓶中,盖上胶塞,置专用的密闭铁盒里,于一20℃保存待检,保存期不超过 1年。 2.2.2 试验 选取75只健康雏鸭,分为A,B和c三组,每组25只,做如下处理: A组(攻毒保护组):每只鸭颈背部皮下注射 1mI.DHV高免血清。24h后,每只鸭皮下注射 0.2mL的待检样品。 B组(攻毒组):每只鸭颈背部皮下注射0.2mL的待检样品。 c组(对照组):每只鸭颈背部皮下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 将上述三组鸭置于相同的管理条件下,隔离饲养,连续观察。 2.3 结果判定 当c组没有任何一只雏鸭死亡时,对照试验才成立,可进行如下判定,否则应重检。 阳性(});B组特征性死亡”的鸭只总数达30%以上(含3000),而A组死亡的鸭只总数低于10% (含 100a)o 可疑(士):B组特征性死亡的鸭只总数低于30%,而A组的鸭只不死亡。此可疑结果应重检,仍为 可疑时则判为阳性。 1)特征性死亡指死亡的胚胎出现如下任何一种病变 尿囊液变绿、肝脏肿大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