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doc
转B 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
摘要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 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 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 在该区种植小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小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转B(基因棉;害虫综合治理;牛态风险;对策
1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将苏云金芽抱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杀1U蛋白基因导入棉花, 其对敏感害虫毒力高,对人畜、捕食性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我国自1986年 将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以來,已取得了较大的 进展,1990年范云六等首先分离克隆岀Bt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谢 道听等于1991年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首次成功地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 aigawai7-29和KurstakiHD-1杀虫基因分别导入屮棉所12等4个棉花品种(系), 并在转育棉株屮得到表达。屮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通 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把Bt基因导入综合性状优良的 中棉所系列品种中,育成了中棉所29、中棉所30、中棉所38、中棉所39、中棉 所40等抗虫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究员通过自己构建的 Bt基因育成了国抗一号、GK19、GK22和具有Bt+CPT 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 SGK321等品种(系);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系张天真育成了南抗3号; 山酋省农科院棉花所育成了晋棉26号。
2转Bt基因抗虫棉在综合防治(IPM)屮的作用
常规棉田,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但大量用药也直接改变了棉田其他害 虫的种群动态;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在棉铃虫重发棉区都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 抗虫能力均在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80%,有效地减轻了环境污染, 保护了天敌的种群数量,加强了对部分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促进了棉HI乃至整 个农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坏。
2.1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
目前,防治棉铃虫的转Bt基因棉主要表达一种杀虫蛋白,Bt杀虫蛋口被皱 感鳞翅目害虫取食后进入屮肠道,在害虫消化道内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 活性毒素分子与中肠道上皮细胞纹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发生作用而使细 胞膜穿孔,消化道细胞的离子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对靶标害虫产牛毒性, 最终导致死亡。取食转基因抗虫棉组织后,目标害虫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及蛹 羽化率都降低,幼虫体重及蛹重变小,幼虫发育速度减缓,成虫产卵率降低,寿 命缩短。
2.2转Bt基因抗虫棉对其他害虫的控制作用
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点为专一性、高抗性、差异性。抗虫棉只对棉铃 虫等鳞翅目害虫有抗性,对棉酚、棉叶嚇、红蜘蛛等不具抗性。转基因抗虫棉除 对棉铃虫有抗性外,对棉红铃虫、棉造桥虫均有抗性,目前种植的抗虫棉多为转 Bt基因棉,一般仅抗鳞翅口害虫,抗性强弱顺序为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 卷叶蛾、造桥虫>地老虎、斜纹夜蛾;而对棉虫牙、棉叶嚇、棉蓟马等刺吸害虫, 不仅不具抗性反而有发生加重的趋势。棉株各空间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能强力 阻止棉铃虫取食,表现岀较高的抗虫效果。抗虫棉的不同品系间抗性不同;Bt 棉的抗虫性有随棉株生育期进展而降低的趋势;转Bt基因抗虫棉同一生长发育 阶段的不同组织器官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性差异较大,表现为营养器官的抗性 高于繁殖器官;Bt棉对低龄幼虫(特别是1龄幼虫)的抗性非常高,但随害虫 龄期增大,抗性降低。
3应用转基因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3」转Bt基因棉对非口标昆虫及有益昆虫的影响
转Bt基因棉对棉虫牙、棉叶嫡无抗性,棉花生长期间应加强棉酚、棉叶嫡的 监测与防治,在化学药剂防治上,应以专性、选择性农药为主,避免害虫产生抗 药性,同时避免过多伤害天敌。
转Bt基因棉田出于在2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不要喷药,且本身对棉田捕食性 天敌影响不显著,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捕食性犬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有效 控制了蕾铃期棉酚种群的发展。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保护转Bt基因棉对棉1【1捕食 性天敌的数量,能有效控制次要害虫的为害,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 敌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3.2害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风险
VnnRie等(1990)用体外水解后的Bt蛋fl Cry 1 Ab有抗性的印度谷螟,结 果发现抗性依然存在,这说明抗性的产生不是由于昆虫体内缺乏水解IW所致。
Ferre等(1991)也证明小菜蛾对Cry 1 Ab产生抗性的原因,也是消化道受体细胞 膜上的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与毒蛋白的结合力大幅度下降,而该虫对CrylCa仍 然是敏感的。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