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7.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关心自己的相对报酬与他人的相对报酬的关系。 8.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常用的强化手段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四种类型。 第八章 激励 * 第八章 激励 * 第八章 激励 * * * 1、正强化(奖励) 又称积极强化。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并经常出现,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负强化(事先警告) 又称消极强化。是指事先指出那些不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的危害以及对这些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从而使这些行为减少甚至不发生,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这种强化方式能从反面促使人们重复符合要求的行为。 * * 3、惩罚(不满足需要) 是指对那些不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惩罚一定要维持其连续性,即每一次出现这些不符合需要的行为都要及时进行惩罚,从而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完全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4、自然消退(不予理会) 指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的否定。 * * (二)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要明确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和不需要的行为。 (2)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3)及时而正确强化。所谓及时强化是指让人们尽快知道其行为结果的好坏或进展情况,并尽量的予以相应的奖励。而正确强化就是要“赏罚分明”,即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惩罚。 * * 让别人做某事时可以进行激励,让别人不去做某事时也可以进行激励。 一些人认为,奖励只适合于那些符合我们所需要的行为,而那些不符合需要的行为,则必须进行惩罚。实际上,我们既然可以采用逐渐加大奖励幅度的做法来促使所需要的行为不断出现,也就可以采用逐渐减少奖励幅度的做法来减少甚至消除一些所不需要的行为。 * *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着重对激励诱因与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人的需要进行研究,被称作内容型激励理论。解决的是激励的第一步——被管理者的需要有哪些; 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则着重研究人的动机形成过程。比如,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积极行动;公平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人觉得公平时才会采取积极行动。理论被称为过程型激励理论。解决的是激励的第二步——如何激发下属的动机(积极性); 强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改正人们的行为方式。被称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解决的是激励的第三部——如何进行奖励和惩罚。 * * 重点内容回顾 马斯洛提出的五个层次需要分别是什么?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分别是什么? 麦克莱兰提出的三种需要分别是什么?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所提出的相对报酬是什么?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各指什么?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提出的四种强化方式分别是哪些? * * 前面讲过,激励的第二步,就是要用下属的需要激发下属的动机并引发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 强化理论也告诉我们,要进行激励,首先必须明确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和不需要的行为。 * * 哪些行为是企业需要的(或应该受到奖励的)?用什么来奖励这些行为? * * 本讲教学内容 第三节:激励实务 一、激励的误区与对策 二、十种需要奖励的行为 三、十种奖励优良工作的方法 学习提示:重点在于把握提高激励效果的一些做法 * * 一、激励的误区与对策 先学习一则寓言,然后思考问题。 * * 寓言讨论9.2:《渔夫、蛇与青蛙》 一天,渔夫在船边俯视时,发现一条蛇咬着一只青蛙。他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轻轻地拿走青蛙。但是,回过头来,他又可怜这条饥饿的蛇。因为没有食物,他只好拿出一瓶威士忌酒,朝蛇的嘴里倒了几滴。蛇快乐地游走了,渔夫也为自己的善行感到快乐。他认为一切都很好,直到几分钟以后,他听到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朝船下一看,渔夫简直不敢相信,原来蛇又回来了——还咬了两只青蛙。 (在西方,蛇通常是邪恶的代表) * * 蛇咬了青蛙还喝到了酒,于是就以为只要咬青蛙就能喝到酒,所以,为了喝到酒,它就回来了,而且还咬了两只青蛙(它以为这样能喝到更多的酒)。 1、蛇为什么会回来? * * 2、渔夫给蛇酒喝是不是他的初衷?这一行为带来了什么结果? 渔夫只是想救青蛙,给蛇喝酒并不是他的初衷,但这一行为不但没有制止蛇,反而还鼓励了蛇,让蛇以为咬青蛙能喝到酒,这是渔夫意想不到的,但却是必然的。 * * 3、渔夫的实际行为与用意之间的偏差在哪里? 他的实际行为与用意之间的偏差就在于:他的用意是不让蛇咬青蛙,但行为上却不经意地奖励了蛇。 * * 4、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