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不眠之夜的亮点———萨特和普鲁斯特
萨 特
追 求 自由和 正 义 的一 生
1980 年 4 月 19 日, 巴黎为一位文化 巨人举行 了隆重 的
葬礼。大约有五万巴黎市民和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人参加了送
葬的行列,街道两旁 目送灵车经过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当灵
车到达公墓时,那里早 已人 山人海、水泄不通了, 以至灵车长
时间不能顺利通过。
如此隆重盛大的葬礼,在法国历史上 只有维克多 ·雨果
享受过。
这位受到如此敬仰的法 国人就是让 ·保尔 ·萨特,法 国
当代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
萨特个子矮小,相貌 也不见得好看,而且常常不修边幅。
但他性情温和,态度沉稳,看上去沉默寡言,似乎城府很深,实
际上他坦诚直率,思想敏锐。他苦苦地思索着存在与 自由的
问题,有人说他是“不懈地实践, 日夜地忧郁”。他的思想 曾经
成为法国一代人的精神力量,他影 响了西方社会一代人的思
想成长。萨特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的代名词,他是存在主义
的一代宗师。
·1 ·
不眠之夜的亮点———萨特和普鲁斯特
童年
1904 年的某一天, 巴黎一个名叫让 ·巴蒂斯特 ·萨特 的
海军军官,把一个教师的女儿、名叫安娜 ·玛丽 ·斯威泽的姑
娘搞到了手,并且娶 了她做妻子。第二年的 6 月 21 日,他们
在 巴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让 ·保尔 ·萨特,他就是本篇要
描述的人物 。
不幸的是,在萨特出生 的第二年, 萨特 的父亲,这位海军
军官便抛下孤儿寡母,一人 归西去 了———患亚洲热而死。母
亲没有钱财,又没有职业,难 以糊 口,便带着不满两岁 的萨特
重回娘家。
父亲的死使外祖母一家大为不快。外祖母 总是 唠唠叨
叨,认为萨特父亲过早地死去,是一种无礼行为,他是在推卸
责任,又责怪女儿没有先见之明,不该轻率地嫁给一个短寿的
男人。外祖父则常常夸耀斯威泽家族 的人是多么长寿,对于
三十岁上下就夭亡的人,他简直不屑一顾 ;他也认为萨特父亲
的死是可疑的,甚至怀疑他的存在 。
萨特的母亲是个温顺的女人,为了在娘家安身立命,她几
乎成一个勤劳的女仆,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整天劳作,不能
随便出门。这使年幼的萨特感到一种寄人篱下的压抑 。不过
斯威泽一家对萨特还是十分宠爱的。
父亲的早逝无疑对萨特有着重大影 响。“它使我母亲重
·2 ·
不眠之夜的亮点———萨特和普鲁斯特
新进入牢笼、却使我得到了 自由”,萨特后来这样说。在萨特
看来,天下没有慈父———这简直是一条规律 。父亲的早逝使
他免遭压迫,他可 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纵情玩耍。他说他
恨那些一辈子都欺压孩子的父亲们 。“没有人教给我服从”,
这是萨特幼年的生活体验 。
十岁以前,萨特一直和母亲、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外祖
父是一位语言学教师,他对 小萨特颇为宠爱。萨特也深受其
影响,他 曾说过 :“铭记在我心中的外祖父的声音,猛然把我唤
醒,使我伏案工作。这也是我 的心声。”外祖父 的图书室成 了
萨特的乐园。外祖父的熏陶使萨特对 阅读有着特殊的爱好,
阅读成了萨特生命的一部分。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读书,
虽然还只是似懂非懂,但从此他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我在
书籍中开始了我的生命 ”。他在外祖父 的图书室里可 以自由
地阅读,这一本不懂便抽取另一本。外祖父对萨特嗜好读 书
的习性大加赞赏,在书海里畅游,萨特发现了生命的乐趣,“我
已经找到了我的宗教 :书对于我 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把那
间图书室视为神殿”。
七岁的时候,萨特 已经能够阅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高乃
依、拉伯雷、伏尔泰、雨果等人的作品了。尤其是福楼拜的 《包
法利夫人》,最后几页,他反复读了二十多遍,到了能够背诵的
程度,不过总觉得有些不可理解 。
萨特早就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但 由于特殊的家庭条件,他
并没有及时到学校去受教育。1913 年萨特 已满八岁,外祖父
·3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