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目标决策分析基本概念 -决策方法 -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模型 -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 4.1 基本概念 基本特点 目标不至一个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 目标间的矛盾性 二、几个基本概念 1)劣解和非劣解 2)选好解 4.2 决策方法? 一、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 二、重排次序法 重排次序法是直接对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待选方案的解重排次序,然后决定解的取舍,直到最后找到“选好解”。下面举例说明重排次序法的求解过程。 三、分层序列法 分层序列法是把目标按照重要程度重新排序,将重要的目标排在前面,例如已知排成 f1(x),f2(x),…,fm(x)。然后对第1个目标求最优,找出所有最优解集合,用R1表示,接着在集合R1范围内求第2个目标的最优解,并将这时的最优解集合用R2表示,依此类推,直到求出第m个目标的最优解为止。将上述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即 4.3 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模型 这样,便把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风险型决策问题转化成为有限方案的多目标确定型决策问题: 4.4 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1. 基本结构 2.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 3)线性变换 如目标为效益(目标值愈大愈好),可令 3. 确定权的方法 2)环比法 4. 强制决定法 4.5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AHP,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萨蒂最早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法。 特点: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 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因素,在同层次各要素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以获得不同要素和不同备选方案的权重。 步骤: 定量信息要求较少,但要对 一、多级递阶结构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的系统,其多级递阶结构一般可以分成三层,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为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想达到的目标。 准则层为针对目标评价各方案时所考虑的各个子目标(因素或准则),可以逐层细分。 方案层即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计算各要素权重的重要依据。 2) 判断尺度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是表示两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称做判断尺度,其取值如表所示。 三、相对重要度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计算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价和决策时,需要知道Ai关于C 的相对重要度,也就是Ai关于C 的权重,即已知 四、相容性判断 五、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案例1 旅游问题 案例 3 4) 计算A的最大特征值 由 例 求判断矩阵 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解:(1)求A中各行元素之乘积 M1=1/15, M2=15, M3=1 (2)求Mi 的n次方根(n= 3) (3) 对向量 w(0)=(0.4055, 2.4662, 1)T 作归一化处理 M1=1/15, M2=15, M3=1 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w=(0.4055, 2.4662, 1)T 4) 求 0.1047 0.6370 0.2583 精度比较: 0.2583 0.6373 0.1042 3.0385 乘幂法 0.2583 0.6370 0.1047 3.0385 方根法 w3 w2 w1 算法 注:乘幂法为“计算方法”中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里取精度为0.0001。 求解步骤如下: 1)将判断矩阵A中各元素按列作归一化处理,得另一矩阵B=(bij),其元素一般项为 2)将矩阵B中各元素按行分别相加,其和为 2. 和积法 3) 对向量 作归一化处理,得 向量 即为所求。 4)求 的方法与方根法相同,即 对前例用和积法求得的结果如下: 这样就提示我们可以用 的关系来度量偏离相容性的程度。 若矩阵A 完全相容,则有 ,否则 由于判断矩阵的三个性质中的前两个容易被满足,第三个“一致性”则不易保证。如判断矩阵A被判断为A有偏差,则称A为不相容判断矩阵,这时就有 度量相容性的指标为C.I.(Consistence Index), 一般情况下,若C.I.≤0.10,就可认为判断矩阵A有相容性,据此计算的W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判断矩阵的维数n越大,判断的一致性将越差,故应放宽对高维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要求,于是引入修正值R.I,见下表,并取更为合理的C.R为衡量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 1.45 1.41 1.32 1.24 1.12 0.96 0.58 0.00 0.00 R.I 9 8 7 6 5 4 3 2 1 维数 方案层 n 个方案对准则层的各准则的相对权重为: 设有目标层A、准则层C、方案层P 构成的层次模型(对于层次更多的模型,其计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