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制作人:张爽婷 古代音乐至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概况 古希腊音乐 古罗马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特征: 1.音乐与诗歌、舞蹈和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2.音乐为单声部,不超过两个八度。 3.音乐分声乐、器乐两大类,以声乐为主 4.题材、体裁呈现出多样性,宗教、世俗并存,以世俗音乐为主。 5.出现文字记谱法,标明有音高,但是没有记录音乐的节奏。 6.开始出现专职的音乐家,音乐学校和音乐比赛。 7.创立发展了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音乐的社会作用在一定时期得到充分地重视。 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的乐器 里拉琴 基萨拉琴 古希腊的体裁 抒情诗 叙事诗 悲剧 喜剧 古希腊的表演形式 最突出的音乐形式是大齐唱 中世纪音乐 5世纪—15世纪 格里高里圣歌 格里高里圣歌又称格里高利素歌,因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而得名。他与6世纪末7世纪初派人搜集整理传统圣歌,编成《唱经歌集》,作为弥撒和日课的仪式。 复调音乐的萌芽 奥尔加农 第斯堪图斯 福布尔东 中世纪音乐特点: 中世纪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在宗教方面音乐占统治地位。 中世纪音乐是单音音乐发展的高峰,成为历代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音乐开始有了复杂的节奏,多声部逐步代替单声部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 调式理论的总结和记谱法的出现标志着音乐理论的新成就。 乐器种类的增加预示着器乐曲的产生。 文艺复兴时期 15世纪—1600年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 勃艮第乐派 弗兰德乐派 威尼斯乐派 罗马乐派 世俗音乐的声乐体裁 法国的尚松 意大利的牧歌 德国的利德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 一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该时期音乐文化和美学的思想基础 音乐题材上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体裁上出现了尚松,牧歌,利德等 复调音乐进一步繁荣,和声因素增长,并 与复调紧密练习在一起 器乐得到发展,出现了简单的器乐曲,为17,18世纪音乐做了准备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600——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 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义,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 巴洛克音乐便是指深受这种风格影响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分为: 早期1600-1640年,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期。 中期1640-1690年,巴洛克风格的定型期。 晚期1690-1750年,巴洛克风格的兴盛期。 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作有450多首协奏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有221首)还有歌剧43部,奏鸣曲73首以及弥撒曲、清唱剧和康塔塔。 其中,最著名的是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约50岁时出版的12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欣赏:维瓦尔第《四季》之《春》 巴赫 “西方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出身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小城的一个职业乐手家庭。其父是提琴手,哥哥是管风琴手。年幼父母双亡,随哥哥生活,15岁到卢内堡圣·米卡尔教堂做歌童谋生。此后,于1703年在安斯塔特谋得教堂管风琴师兼乐队长之职,1708年在魏玛宫廷乐长。1718年在科滕宫廷乐长。1723年,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直至逝世,终生未离开过德国。 创作分期 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科滕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科滕,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代表作品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