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开学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管理开学第七章

第七章 治众—以民众为对象的管理 引言 知民 治民 养民 7.0 引言 古代有识之士早就提出,成功就业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得民。 如何治理好民众,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关键课题。 治众的依据 为什么要治众?怎样才能治众?这些问题是治众的基础。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对此取得了明确的认识。 命题1:顺民则兴。 顺民则兴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理论的必然结果 命题2:治民有道。 首先,治民需要德法兼用,德与刑不可偏废。 其次,要德主刑辅。 治众的内涵 治众是指统治者在察民心、民情的基础上,通过教民、富民等手段,顺民、安民,最终达到与民同乐的和谐境界。 其主要的治理目标如下: 一 、安民。 治众首先要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安民而不扰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二、富民。 三、教化。 “正人心、厚风俗”是对道德教化作用的高度概括。 匡正人心是历代统治者实行思想统治的根本目标。 四、图治。 励精图治,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是治众的又一重要课题。 本章重点阐述知民、治民、养民三个主题。 知民: 着眼于民情民意的管理。 治民:着眼于社会秩序的管理。 养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管理。 治众的运用 中国古代治众思想因其内容丰富、广泛、深入,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完善管理方针,改进组织文化建设。 第二,改善组织管理。 第三,推动事业发展。 7.1 知民 对于统治者来说,忘民、不知民是可怕的。 不闭目塞听,注重民情、民意,这关乎兴衰成败,不可不慎。 知民,着眼于民情、民意,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了解民情。 7.1.1 心怀民众 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说苑·建本》 享乐思民苦,居安不忘危是历代有识之士所倡导的。心怀民众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心中重民。 民众在领导者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领导者自身的命运。 第二,与民同乐。 追求与民同乐是开明领导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第三,理解民苦。 理解劳动者的生存艰辛,是心怀民众的应有之义。 7.1.2 了解民情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易·益· 彖》 了解民情,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了解。 全面了解要求领导者要多听细察百姓的声音。 第二,微服察访。 微服察访历来是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 第三,重在问题。 了解民情要重在了解问题。 7.1.3 虚心纳谏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潜夫论·明暗》 古代帝王纳谏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 要做到虚心纳谏,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求谏。 积极求谏就要有虚心纳谏的姿态。 第二,拿出举措。 积极求谏还要拿出具体的举措。 第三,建立制度。 古代明君都注重建立有效的进谏制度。 7.2 治民 社会风气、民俗民情的好坏,是历朝历代兴衰的重要标志。 治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管理民众,使社会有序发展。 本章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7.2.1 施行仁政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贞观政要·仁义》 根据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理原则,以德治理是治民的第一要义。 第一,行宽政。 第二,做表率。 第三,法制化 法制化就是把道德原则推演为政治要求或法律约束。 7.2.2 道德教化 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道德教化为历代所重视,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厚风俗。 厚风俗就是要建立一个民风淳朴、讲究仁义道德的社会。 第二,行德教。 行德教首先是历代教育家所倡导,也是明君贤士所努力实践的。 第三,树典型。 匡正人心,还要树立典型,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 7.2.3 依法治理 法者,王之本也。 —《管子·心度》

文档评论(0)

173****1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