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1)互通式立交分类 互通式立体交叉按其功能不同而分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 高速公路间、或高速公路与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或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上不设置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出现穿越冲突。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间及其与其他公路相交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其匝道上可设置收费站,且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外允许设置平面交叉。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km。 因路网结构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经论证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需适当减小时,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小于1000m,且经论证而必须设置时,应将两者合并为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 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问题: (1)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在集散道上存在交织。若被复合的两个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其中之一为高速公路间的,则交织运行会影响高速公路间转弯运行中所应有的流态。 (2)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存在标志设置困难的缺点。 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应做交织区通行能力检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3)互通式立体交叉与隧道的间距 隧道出口与前方互通式立体交叉间的距离,应满足设置出口预告标志的需要;条件受限制时,隧道出口至前方互通式立体交叉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m,否则应在隧道人口前或隧道内设置预告标志。 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前方隧道进口间的距离,应满足设置标志和标志以后对洞口判断所需的距离。 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端部通行能力的检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特别是连续下坡时,两者距离过近,十分危险。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4)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形式 两条干线或功能类似的高速公路相交时,应采用设计速度较高的能使转弯车流保持良好自由流的各种直连式匝道;非干线公路间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宜用直连式。当左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含设计速度较低的直连式(或半直连式)匝道,或部分环形匝道的涡轮形(或混合式)。 我国的左转匝道采用直连式是不妥当的!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5)匝道的设计速度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5)匝道的横断面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5)匝道的横断面 ①交通量小于300pcu/h、匝道长度小于500m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cu/h但小于1 200pcu/h、匝道长度小于300m时,应采用I型。 ②交通量小于300pcu/h、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500m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cu/h但小于1 200pcu/h、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300m时,应考虑超车之需而采用II型。但此时采用单车道出入口。 ③交通量等于或大于1 200pcu/h但小于1 500pcu/h时,应采用Ⅱ型。 ④交通量等于或大于1 500pcu/h时,应采用Ⅲ型。 ⑤两条对向单车道匝道相依,且平、纵线形一致时,应采用Ⅳ型。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且位于非高速公路一方时,可采用II型。 ⑥环形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其设计通行能力为800-1000pcu/h。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6)分流鼻位于桥梁等构造物上 自分流鼻端处之后应预留安装防撞垫等缓冲设施的位置,即分流鼻端处后方(行驶的前进方向)6-10m的区域应铺设桥面系统,并安装护栏。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7)变速车道长度 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变速车道长度不足。由于减速车道的长度较短,它所邻接的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又较低,驾驶者见此情景后往往在进人入减速车道之前就开始降速,影响后随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潜在事故隐患。加速车道由于长度不足而使汇流欠有序。 10.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 7)变速车道长度 在确定变速车道的长度时,考虑了如下因素: ①满足与主线运行速度相应的分流角和汇流角(即渐变率)的要求。 ②在分、汇流鼻处,符合主线硬路肩宽度、分流鼻处主线和硬路肩的路面偏置加宽的要求。 ③按以上确定的出、入口长度同时应满足按一般规律变速所需的变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