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原因:唐代藩镇强盛,割据一方的弊端。 措施: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二、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理学家强调道统,在文学上重道轻文,重理节情,影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 三、印刷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公私刻书业十分发达,刊刻了大量图书,流通于世,皇家、私人都有大量的藏书,同时学校数量和种类也大量增加,官办、私立书院十分兴盛。 四、作家学术思想的提高和诗歌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一、忧患意识 1、宋代士人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 2、内忧外患的国事 积贫积弱的国势 内敛、自省的时代特征 二、爱国主题的高扬 爱国主题的弘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 第三节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三教合一的思潮对宋代作家的影响 1、士大夫对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仕、隐) 2、宋代文人采取新型的生活态度 宋代士人注重结盟结党,把个人放在整个阶层,团体之中,受理性和道德约束和制约,更加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冷静。 3、宋人的审美情感的变化 以俗为雅,审美态度的世俗化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城市的繁荣 二、词兴盛的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及生活情趣 3、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有利于词的兴盛 4、社会的需求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散文 1、古文的健康发展 2、多样化的文体 3、功能的强化与交融 4、风格丰富多彩 诗歌 1、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 抒情主人公多是普通人 2、风格:以平淡为美 3、特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重理趣,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柳开 (1)理论 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 。 (2)创作:《上窦僖察判书》 穆修 著名的古文家,批判西崑的浮滥文风,提倡韩柳文章,刻印韩柳文集,扩大韩柳古文影响。 成功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王禹偁 散文理论: 1、“传道明心” 2、“句之易道,意之易晓。” 散文创作: 《小畜集》30卷 《待漏院记》 《黄州新创小竹楼记》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与王禹称 白体诗人 指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王禹称、徐铉、李昉。倡导白居易平易流畅的诗风.诗作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他们的创作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王禹稱的诗歌创作 内容: 关心民生疾苦,抒发贬谪忧愤,以及流连光景,与朋友应酬唱和的作品。 代表作品:《感流亡》、《对雪》、《村行》 王禹称诗在主题、题材、写作方法和风格上,深受杜甫、李白的影响,通晓现实,讽谕时弊,反对浮靡,奢丽,语言平易流畅,风格清新疏淡,并议论畅达,初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端倪。 村行 王禹稱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九僧、林逋、魏野、寇准、潘阆。 他们多是隐士、僧人,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削,意境清幽高雅。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不娶不仕,梅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线电缆原材料采购控制程序.doc VIP
-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 VIP
- 立体结构逻辑图( 112页).pptx VIP
-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探讨 .pdf VIP
- SJT 11329-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pdf VIP
- GB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ocx
- 劳务派遣招投标书.doc VIP
- 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听力计检定与声场校准讲解课件.ppt VIP
- 乳品品鉴师(三级)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