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 壤 (Soils), 2009, 41 (1): 32~36
①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大冶市耕地变化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陈 勇,曾向阳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81)
摘 要: 通过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揭示了大冶市 1991—2000 年耕地变化的特征。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作
用机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决策机制三维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大冶市耕地
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稳定生态界面、改进规划模式、强化空间控制、调整农地非农化利益配置格局的角度,提出
了大冶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调控的生态策略、规划策略和经济策略。
关键词: 大冶市;耕地变化;机制;三维框架;调控
中图分类号: F301.2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耕地减少 库。耕地变化数据来源于 1991 年和 2000 年TM遥感影
问题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有关耕地保护的研究得 像解译结果。
到了普遍开展,研究视角也逐渐多元化。但总体来看,
1 大冶市耕地变化
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典
-
型区域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1]及其驱动机制[2 3] 、耕地 1.1 耕地变化的数量特征
[4] [5] 1991—2000 年,大冶市耕地面积由 53884.6 hm2减
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 和经济增长 的关系;另一类则
2 2
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建设 少到 50826.4 hm ,年均减少 339.8 hm 。从耕地的 转
-
[6] ,耕地保护参与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调整[7 8] 。目的都 入、转出情况看(表 1),耕地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是为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 在数量减少的总趋势下,未利用地开发仍是补充耕地
将两者结合,从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角度探讨耕 的主要手段,而耕地与水域、耕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
地保护策略的研究并不多见。 相互转换较为频繁,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数量较大。
2 ,地处东经114°31′ ~ 1.2 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
大冶市土地总面积 1566.3 km
115°20′,北纬29°40′ ~ 30°15′ 之间,位于湖北省东南 在大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地貌类型
部,长江中游南岸,距湖北省会武汉市仅 90 km 。作 影响不同地区光、热、水和土壤类型的分布,从而对
为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