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习俗-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课堂小结 传统文化 含义: 具体形式 特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重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作用双重性 继承性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1.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07年广东高考题 * 视频:《蒙古国通过学校教育儿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主权国家在新时期面临的共同课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 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民族,就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 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延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和作用的双重性。 *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意。 因为中秋节和月亮有关,是日又要求合家团聚,故又有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之称。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 故宫 *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 * 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暴雨导致窑洞进水坍塌,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需要改变。 *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北京菊儿胡同建筑楼的设计,参照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特点,既不是单纯地回到古代建筑,也不是完全纯现代时尚的建筑艺术,而是古代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 让学生解说。 * 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有一摩崖石刻“虫二”。这“虫二”题有上、下款,上款为题字时间“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为题字者,“历下刘廷桂立”。刘廷桂,外号“刘十二”,因12岁考中秀才而得此号。学者王克煜说,“虫二”石刻有两块,一块是泰山摩崖石刻,一块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刻。民间传说,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灵机一动,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朋友问何意?他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的确风月无边啊。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西湖曾为“无边风月”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刘廷桂因“避讳”,灵机一动,题下“虫二”。值得一提的是,刘廷桂的这一“避讳”字,竟被人反“拿”到杭州西湖1953年重建的一层二檐、金黄琉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