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次公私協力工作坊-水利署促進民眾參與學習圖 活動記錄
時間:2014/6/27 (三)
地點:水利署中辦五樓第六會議室
開場引言
李組長:水利署是全國跟NGO 互動最緊密的行政機關,署長已經宣示要把民眾
參與、公私協力列入水利署的方針;但每個區域的推動方式、訴求都不同,希望
能藉由今天的交流加深溝通,理解彼此的想法。
魯老師: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公私部門意見整合很重要,要學習溝通與尊
重。要讓公民參與正面有效、避免內耗相當不容易,民眾常把公部門說詞理解為
專業傲慢,又相信抗爭是爭取權利的唯一手段;有時候正反意見難以整合,公部
門夾在當中,最後發現背後操縱的是政客。英國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溝通的重要,
他們先讓利害關係人彼此建立關係再討論,才能避免言語衝突。法制化。水利署
有許多公民參與的經驗與實際行動,今天的活動中會找出問題意識,第二場工作
坊再詳細討論。
工作坊運作模式介紹
楊秘書長:民眾參與常有制度問題與工具問題,如果不懂制度,單一的個人會被
制度磨損;如果不懂工具,容易製造困難。我們要建立一套後方的問題解決系統,
包含發展工具、後送與考核績效表現的共同學習圈。
(依照水利署年資、公眾參與資歷兩兩分組,彼此認識)
問題彙整
發言 1 :第一個是跨機關問題,民眾認為政府是一體的,不管這件事是不是水利
署的。民眾一逮到你,就把你當政府的代表人;但有些是跨機關問題,解決需要
時間。第二是民意會不斷變動,我覺得公民參與可能是一條不歸路,我們做水庫,
不是做完就乖乖長在那邊;做堤防,不是做完就漂漂亮亮擺在那邊。可能解決一
個問題,後續還會跑出其他問題,所以民意會持續變動。第三個是屬於政策層級,
如果民眾的問題法律不能解決,如水庫保護區回饋法令跟不上時代腳步,問題層
級拉愈高,解決時間就愈長。
楊秘書長:有沒有其他人也寫了跨機關問題?
發言2 :去做地方說明會的時候,民眾不管是水利署的中央管河川或野溪,只要
有災害都會要求處理,聽不進去你的說明。
楊秘書長:有沒有人也提到「民意會持續變動」?沒有。有沒有人提到「政策問
題」,覺得自己在背負大的框架?
發言3 :台北水源特定區有兩大問題,一是全國性的「保育資源回饋費」問題,
另一個是特有的,受「都市計畫法」限制更嚴格。保育回饋涉及到自來水法的修
法,這部份是政策問題。第二個是北宜高坪林專用道,當初台北市跟中央有很多
意見,最後環評的管制是每天4000 車次。現在假日已經3800 車次,如果真的封
了,地方會很反彈。很多人是借道經過北宜高坪林專用道去宜蘭玩,但環評沒有
考慮到,會嚴重影響到民眾權益。
楊秘書長:我們以前在大保護傘下做事,現在社會、觀念都變了,隨時二線會變
一線。
發言4 :我也寫了政策問題。高考剛考上的時候分發到縣政府,辦理雲林地區村
落圍堤工程的公聽會,民眾跟我們的意見不一樣,覺得我們的治理方式有問題。
但政策說如果不同意,錢就要收回去。所以我們就跟民眾溝通,先做工程,施作
方式可以再討論,這樣錢才不會被收回去,大家就同意了。另外我剛進來署裡的
時候有大肚攔河堰的公聽會,警察站在民眾中間,因為民眾會丟椅子,打斷程序,
還有非理性言語。我覺得這是比較嚴重的困難,沒有辦法把會議做完。
楊秘書長:有沒有一樣遇到民眾非理性抗爭的?有夥伴寫說「長期抗爭,反對興
建水利設施」 ,要不要說明一下?
發言5 :美濃有個水利設施有很多方案,最後敲定一個方案,15 米的道路兩邊做
分洪道。大家開會到一半就敲桌子,反正就不同意開發,甚至躺在路上讓怪手去
挖。這就是一個長期抗爭的例子,沒有想到實質效益。
楊秘書長:有沒有其他遇到民眾參與意願低的?
發言6 :要用傾聽的心去跟民眾溝通,民眾覺得你是公務員,要解決他的問題,
要聽他講。我們第一線接到民眾電話的時候絕對不要有情緒,要訓練自己有陽光
的熱情。台江在做曾文溪排水的時候,立委主持的公聽會署長派我去,回答民眾
的時候我叫他阿公,他還叫我孫仔,火氣就上不來了。他們對我們的業務程序不
了解,覺得我有問題你只要解決就好了。署長已經把民眾參與、公私協力列到政
策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培養同理心。還要有對話平台,民眾才能有依循把意見
表達出來。我們希望一季至少有一次邀署長、一級主管跟在地民眾溝通。
楊秘書長:要建立同理心不容易,因為現場問題複雜;而且時程很難掌握,又需
要首長支持,機構裡也需要對話平台。有沒有類似很難建立同理心的?沒有。有
沒有期程很難掌握?沒有。有沒有建立對話機制?
發言7 :我的第一個困難是台語不輪轉,沒辦法講工作上的事情。另外一個是意
見很難整合,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