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隔寻找与漂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5卷  第3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l25  No3 2018年6月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June  2018 阻隔、 寻找与漂泊 ———论影像中的 “长江” 母题及其审美内涵 祝登峰 摘  要: “长江” 母题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对应语境下有其丰富的精神坐标。 在基于集体的文化记忆而 完成的影像文本中, “长江” 母题的发生主要通过阻隔时空意象而建构, 再以角色溯流而上寻找意象粘合 阻隔产生的叙事裂缝。 作为一种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深层动因, “长江” 母题以漂泊意象承载了人类意 识中关乎生存困境命题的思考, 并以其指归的人类精神家园完成共识性的心理召唤。 这些意象连同其背后 的情感力量嵌进包含民族记忆的 “长江” 母题中, 共同组成了一部近现代中国的精神史诗。 关键词: 影视文化; “长江” 母题; 审美内涵 作者简介: 祝登峰, 男, 硕士生。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 - - 中图分类号: J9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552 (2018) 03 0095 06 得益于原型批评的发展, “母题” 成为研究艺术作品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重要课题。 弗莱在 《批 评的剖析》 中认为, 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某些意象包含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元素, 它们通过神 [1] 话、 母题等稳定的模式传承。 这正如歌德所言, 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 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 [2] 现象。 考察任何民族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能发现隐含于某 “重复精神现象” 的母题话语, 并在其中隐 ① 含着稳定的与 “快感或美兴趣” 相关的反应领域。 对长江的表述过程可看作是中国文学艺术长期发展的一个整体呈现。 自然的长江是重要的国土标 志, 引发了文化的长江, 并进一步形成了民族身份认同。 文化的长江不仅被建构成了艺术主体性的存 在, 更以其亘古性、 流动感给予其哺育的子民对时间意识、 历史意识、 生命意识等的独特感悟。 因此, 自然的长江和文化的长江融为一道, 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 (constant) “基本母题”, 即 [3] 某种能从内部观念被重建并说明人物的意识的主题。 由此可见, 在中国文学艺术背景下的 “长江” 母 题, 亦有其独特而稳定的表述模式及审美意义。 作为第七艺术出现的电影, 能使人们深入了解相异的文化以及不同的时空, 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 “长江” 母题的文化空间得以借助自然空间直观地跃然荧屏, 在创作更多元的方式下内涵却显得更统 一。 梳理民国时期至今的中国电影史, 对应不同时代语境下精神坐标的 “长江” 母题在不断被重建, 但其叙事意象及演绎出的审美意义却一脉相承。 在 “长江” 母题相关影视文本中, 对阻隔、 寻找和漂泊意象的表述成为稳定模式; 对潜伏于其背 后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共同感受, 也成为民族记忆和群体审美经验的一部分。 一、 从文学到影视——— “长江” 母题的阻隔意义 有关河流阻隔时空的意象在中国文学意象系统中早有出现。 作为中国文学源头之一的 《诗经》, 在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历史、 生命与流动的诗———江河叙事下 ‘长江’ 母题的影视文本呈 现” (XYCSW2017046) 阶段性成果。 ① 在弗莱看来, 这种快感和美兴趣即是由艺术作品中向内的意义和能自我包容的语辞布局所引发。 96 浙江传媒 学 院学 报 第25卷 开篇 《关雎》 中就有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