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文峰小学 洪小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式,揣摩文中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把握情线 1.小时候的法布尔是怎样的?用上一个或几个词来描述,说上几句话。(生自由说) 2.导出情感线索—迷恋
法布尔对昆虫十分喜爱,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迷恋(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迷恋) 3.练习概括课文
(1)师:同学们,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
生:(预设概括得很长)
师:能不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
生:第一件事是说法布尔捉到了歌唱家。第二件事是法布尔放鸭时去捉昆虫,他父母不让,但他不放弃。
师:很棒!你已经抓住了主要内容。能不能再简洁一点?只提取关键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
生:第一件事是捉纺织娘忘回家,第二件事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
师:我发现你很聪明,轻轻一点拨,就把故事给概括出来了,能将长课文读短,这就是会读书的表现。咱们将掌声送给他好不好?
生鼓掌。
师相机板书:
抓纺织娘忘回家
捉甲虫被训斥
4.再次强调情感线索:
师:通过这两件,说明法布尔对昆虫——
生:迷恋
二、触摸细节,体会迷恋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1.默读课文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词语、句子或标点符号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了。用~~~~~勾句子,○勾词语,用△标出标点符号,最后把你的感受读出来。2.交流,讨论:
A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激动,兴奋……
这个句子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他的激动?
生:两个感叹号!说明他的心情十分激动
师:你能从小小的标点符号里读出人物的心情,把文章读得这样细致,这就是会读书的表现!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板书:抓标点符号)
现在,抓住这两个感叹号,想象一下,你就是法布尔,你激动地对妈妈喊道—
生接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师评价:多么雀跃!多么激动!你看,抓住了标点符号,再带入想象,进行换位朗读,就能抓住人物的情感。谁还想来试试?你觉得法布尔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对妈妈说这句话?
生:兴奋
师:你也来当当法布尔,法布尔兴奋地对妈妈喊道——
生接读: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法布尔就是这么高兴,这么激动,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妈妈,一起来:妈妈……
为什么抓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让他如此兴奋激动?
B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1)师:你还会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真了不起!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语你读出法布尔找了很久?
生:“三天前”
(2)(出示纺织娘图)
??????瞧,这就是让法布尔魂牵梦萦了三天的纺织娘。它是生活在草地里的善于跳跃的昆虫,它的后腿粗壮而有力,稍有动静就会跳得老远,很难逮到它。
??????你们能想象一下,法布尔为了捉到这只纺织娘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1:草丛中有小虫子叮咬法布尔,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一动不动地强忍着
生2:?法布尔发现了纺织娘,猛地一扑,可纺织娘蹦走了,法布尔摔破了膝盖
?师:老师从你们的描述中好像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为了捉到自己喜爱的虫子,法布尔可真是费了不少劲,加上想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法布尔对昆虫那深深的迷恋吧!
师引导:是啊!他找纺织娘已经找了三天了,晨曦中,黄昏下;烈日下,暴雨中;黑暗与恐惧,饥饿与伤痛……他对昆虫的这份喜爱足以让他克服一切困难,忍受一切痛苦。他完全沉浸在寻找昆虫的欢乐世界里,忘了父母的担心,忘了回家。
(3)还有哪个句子,你也体会到了他对昆虫的迷恋?
C引出“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我听出来了,你是用重音来读“终于”,你一定是从“终于”中体会到了什么 (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
删掉“终于”,读一读,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删掉了“终于”,就不能表现出法布尔找虫子的艰难了。
师:是啊,一个“终于”背后意味着千难万难。意味着?
生:千辛万苦
师:意味着?
生:无数期待
师:是啊,一个简简单单的“终于”,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却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那深深的迷恋。
这样点燃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在朗读中,我们应该读出重音,才能把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出来。谁来试试?
这就是把文章读透,读深的第二个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意。
指名朗读
师:刚刚我们提到的第一个方法是什么?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