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结婚国内将婚伴侣婚姻承诺考量因素之探讨-中华辅导与咨商
中華輔導學報
2006 年,第二十期,51 -82 頁 51
為什麼結婚:
國內將婚伴侶婚姻承諾考量因素之探討
謝文宜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
摘 要
面對逐年上漲的離婚率,本研究初步嘗試運用配對研究的方式,針對20
對已經訂婚的將婚伴侶,進行二階段面對面的深入訪談。檢視現代年輕人雙
方從戀愛關係的交往階段到踏入婚姻實踐階段,當面臨婚姻考量與抉擇時,
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他們仍然願意付出承諾,進入婚姻,與配偶共同建立新
的人際關係網絡,以及新的權利義務關係。研究發現:現代年輕人對於婚姻
承諾的抉擇與考量往往涉及了多元的意涵,交織著社會結構、人際網絡、個
人與伴侶關係四種不同向度。其內涵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交往久了
應該要結婚」、「傳宗接代」、「姻緣天注定」、「雙方家人相處」、「養父母,求
賢內助」、「輿論壓力」等傳統價值觀念的文化腳本考量因素;以及對方個人
特質的考量、情感投入程度的需求評估、思考伴侶雙方是否可以相互學習與
扶持,並在日常生活中付出實踐,以行動表示自己對於情感的承諾,體現伴
侶的共體關係,呈現出婚姻承諾多元文化價值並存的現象。
關鍵字:婚前伴侶關係、婚姻承諾、將婚伴侶
*本研究為實踐大學經費補助完成專題研究計畫(USC 93-05-19802-09 );並感謝匿名審查委
員所提供寶貴的意見,以及在研究過程中接受訪談的每一位朋友。
52 中華輔導學報 第二十期
壹、緒論
伴隨著平均初婚年齡的逐年增長 1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2005 )指出,
正逢適婚年齡的未婚民眾當中,有 17%堅持不婚,其餘有 80%則仍在等待;倒
是有三成二已進入婚姻關係的伴侶表示,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話,將不再選擇進
入婚姻關係 2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5b )「台閩地區15 歲以上人口之婚姻狀況」
公布的資料亦顯示,15 歲以上人口離婚的比率比二十多年前高了五倍 3 ,其中以
女性離婚人口比例較 1976 年成長六倍多;若以每年度辦理離婚登記對數,計算
粗離婚率來看則從 1976 年 0.50‰ ,成長至今2.87‰ ,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之現
象,反映出離婚率的快速成長,有愈來愈多的夫妻亟欲逃離,選擇分道揚鑣。
誠如上述的統計資料,呈現出台灣社會遲婚、晚婚,甚至恐婚、不婚與高離
婚率的普遍現象,可以看出現代人對於兩性之間情感交往與婚姻關係的經營,其
實是帶有許多的恐懼與焦慮:「我真的要結婚嗎?」、「我該結婚嗎?」、「我適合
結婚嗎?」、「那為什麼我要結婚?」、「這樣過日子也好像也還蠻好的,難道我要
走入婚姻嗎?」、「難道我要跟這個人在一起嗎?」、「怎麼確定?」、「我做這樣的
決定是正確的嗎?」….
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引發了研究者對婚姻意涵的重新思考,試圖透過相關的
文獻整理與質性訪談資料分析,重新檢視未婚男女對於婚姻的期待,進一步探討
究竟是哪些因素令戀愛中的男女,在親密關係中做進一步的承諾後,願意告別單
身生活,走進婚姻體制,建構新的人際網絡?是因為年紀大了,為了結婚而結婚?
或是因為朋友都結婚了?為了傳宗接代?生米煮成了熟飯、有了小孩而進入婚
姻?或是兩人自由戀愛的理性選擇?還是背負著傳統社會壓力,受到「門當戶
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安排?
對此,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方面,透過蒐集國內將婚伴侶承諾維持與婚姻實
踐的訪談資料,澄清、瞭解約會中的男女抉擇進入婚姻的期待,進一步探究其到
底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下願意承諾對方走入婚姻關係,重新思索「婚姻」在現代社
會底下的意涵。二方面,不但可以幫助準備進入婚姻的將婚伴侶雙方重新認識自
我,預防未來兩人在婚姻關係中實質互動與期待的落差,亦可作為婚前諮商/輔
為什麼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