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杂志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杂志社

第6卷 第3期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Vol.6 No.3   2012年5月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 May2012             试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 唐 斌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摘 要:通过对主体形而上学以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杜威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完成了教育理论体系的构 建。它所具有的现实意识、生存视野、辩证精神等当代视界,归功于杜威把实践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但在否 定大写主体与大写理性的同时,杜威否定了理性不在场的可能性,走向了在场形而上学。他把在教师引导下学 生的听、看、思都简单等同于旁观者的认识与镜式的反映,因而其教育理论既有时代的贡献也存在着历史的局 限性。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当代性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2)03-0050-07   以主张思想是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产物的现 杜威的认识论改造首先表现在对认识的对象 代哲学,把关注的对象从超验世界拉回到了人们 的变革上。在他看来,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不是外 的生活世界,同时,也把研究的重点从静观物体转 在于实践活动的,而是与人的探究活动密不可分 向事物通过人的实践被打开而被认识。作为这种 的,它是在人的行动、实践过程中生成出来的。通 思想的开创者,杜威教育哲学中所包含的在场性、 过小孩触摸火焰这一事例,杜威论证了人对火的 建构性、辩证性、主体间性等意蕴,不仅使得它至 认识源于主体对客体的交互作用。在这里“感觉 今闪烁着理论的光芒和穿透力,而且也使得它能 失去其为知识门户的地位,而得其为行动刺激的 与当代欧陆哲学进行深入对话。从尼采宣称“上 [2] 正当地位” 。在杜威眼里,认识的对象不是指 帝死了”到海德格尔主张“我们要行动”,再到后 与人无关的自在的存在,而是经由经验所导致的 现代倡导小写的哲学,无不显示出与杜威哲学的 困惑。如此,认识的方法不再是指反映自在性客 异曲同工之处。 体的种种“镜像”方法,而是指包括对情境分析、 问题界定、策略选择、效果检验等环节的一种探究 一、杜威对教育哲学的改造 性方法。 众所周知,杜威以完整、彻底的方式进行了 当杜威把旨在消解元叙事、铲除暴政的实践 “哲学的改造”。“改造”并不是陷入传统的纠葛, 哲学广泛用来考查教育问题时,也形成了自己特 而是在对峙着的理性主义与旧经验主义之外另辟 有的教育观。 蹊径,这一“工程”的关键,在于让感觉经验辞去 在教育本质观上,他从具体的人出发,明确提 先前的哲学为它派定的把守认识大门的角色,重 出使个人脱离社会或游离于具体活动之外而论人 [1] 新回到人的活生生的生命的过程 。其理论自 的教育,是一种主体形而上学的表现,因而杜威进 觉主要表现在:在本体论上,他以“经验”概念涵 一步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教育主张:教育乃是经验 盖了“物质”与“精神”概念;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