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141-2002-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pdfVIP

《SNT1141-2002-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ü Methods for 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tylenchus dipsaci (K hn) Filipjev SN /T 1141— 2002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绍祚、戚龙君、林茂松。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鳞球茎茎线虫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花卉和蔬菜的块茎、鳞茎、球茎等根茎部分和其他寄主植物种子、花、茎、叶及残体中鳞球茎茎线虫的检疫和鉴定。 2 原理 ü 鳞球茎茎线虫Stem and bulb nematode,学名:Ditylenchus dipsaci (K hn,1857)FiIipjeV,属于线虫门(Nemata)、侧尾腺纲(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nchida)、粒线虫科(Anguinldae)、茎线虫属(Dityenchus)。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被侵染的球茎发生腐烂,切成片时有褐色环纹。 受侵染的植株常矮化、肿胀、畸形,甚至最终死亡。在植物的种子、花、花序、芽、茎、匍匐茎、根状茎及土内可发现此虫。 该线虫是一种危害450多种植物(参见附录A)的寄生性线虫,又称作起绒草茎线虫,它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传播途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是 该检疫鉴定方法的依据。 3 仪器、用具 3.1 生物显微镜(100倍一1 000倍,具有目镜测微尺或者绘图仪、监视器等)。 3.2 体视显徽镜(10倍~90倍,具透射光源)。 3.3 冰箱。 3.4 加热板(80℃以下)。 3.5 打孔器。 3.6 载玻片。 3.7 盖玻片。 3.8 分样筛(100目、500 目)。 3.9 烧杯(500 mL、1 000 mL)。 3.10 漏斗。 3.11 漏斗架。 3.12 乳胶管。 3.13 止水夹。 3.14 凹玻片。 3.15 指形管。 3.16 剪刀。 3.17 挑针。 3.18 浅盘(上盘、下盘)。 3.19 线虫滤纸。 3.20 酒精灯。 3.21 培养皿。 3.22 试管。 3.23 纱布。 3.24 干燥器。 3.25 记号笔。 3.26 玻璃纤维丝(3 mm~5 mm)。 4 药品 4.1 指甲油。 4.2 TAF固定液(40%甲醛7 mL、三乙醇胺2 mL和蒸馏水91 mL混合而成)。 4.3 乳酚油(苯酚20 mL、乳酸20 mL、甘油40 mL和蒸馏水20 mL混合而成)。 4.4 石蜡。 5 现场检疫 5.1 抽样 5.1.1 抽样方法 棋盘式、五点式或随机抽样。 5.1.2 抽样数量 5.1.2.1 块茎、鳞茎、球茎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且不少于l 000粒,取样的数量为:500粒以下取一份;501粒~2 000粒取二份;2 001粒~5 000粒取 三份;5 001粒~10 000粒取四份;10 001粒以上每增加10 000粒增取一份样品,不足10 000粒的余量计取一份样品。每份样品为20粒。 5.1.2.2 整株植物或者插枝 按总件数的5%~20 %抽样,最低抽检10件且不少于500株。取样的数量为:50株以下抽取五株;51株~200株抽取10株;201株~1 000株抽取15 株;1 001株~5 000株抽取20株;5 001株以上每增加5 000株增取五株,不足5 000株的余量计取五株样品。 5.1.2.3 种子 按总件数的5 %~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小包装(指最小单位包装不大于0.5 kg的),只扦取室内检验样品。取样数量为:10 kg以下取一 份;11 kg~100 kg取二份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