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影响刘恩科.pdfVIP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影响刘恩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 14(3):63-68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 2 1, 2 * 3 3 4 4 刘恩科  梅旭荣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1. , 100081;2., 100081; 3. , 100081;4., 265500)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研究16 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 土壤微 物 物量碳、 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 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 荒处理(CK0), 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 4 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 不施肥, 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 K)、氮磷钾+猪厩肥(N K+M)、氮磷钾+玉米秸秆(N 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 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 1 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 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 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 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 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 壤微 物 物量磷含量较低;2)2 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 施肥处理(N K、N KM、N KS 和 N KF)农田的土壤养 分含量、微 物量 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 与 CK 相比, N K、N K+M、N K+S 和 N KF 处理的微 物量 物量碳增加了 26%、70%、36%和46%, 微 物量 物量氮增加了 92%、251%、130%和 159%, 以及微 物量 物量磷增加了519%、1 495%、898%和712%;3)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并且施氮 磷钾肥(N KF)农田的土壤微 物量 物量碳、氮和磷高于长期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 K)的农 田;4)在施肥处理中(N K、N K+M、N K+S 和 N KF), 长期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 K+M) 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 K、N K+S 和N KF);5)土壤微 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其中土壤微 物 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土壤微 物 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 显著正相关。  长期肥料试验;施肥制度;土壤微 物 物量碳;土壤微 物 物量氮;土壤微 物 物量磷  S 154.36    1007-4333(2009)03-0063-06    A 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microbial biomass C, Nand P in a Fluvo-aquic soil 1,2 1,2 * 3 3 4 4 LIU En-ke , MEI u-rong , ZHAO Bing-qiang , LI iu-ying , LIUJia-ji , HUQi-hua (1.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Agriculture,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ey Laboratory of Dryland Farmingand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MOA, Beijing 100081, China; 3.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4.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of Fushan

文档评论(0)

186****8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