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美术之新石器时代.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始美術之新石器時代的美術 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 磨製石器的使用 陶器的出現 火和弓箭的使用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黃河流域 早期:裴李崗文化(相當於尼儸河文明時期) 磁山文化 大地灣下層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彩陶文化 大汶口文化——玉器 晚期:馬家窯文化——仰韶文化在青海、甘肅的發展類型 龍山文化——承接大汶口文化晚期 長江流域 早期:河姆渡文化 馬家浜文化 中期:大溪文化 晚期:良渚文化——玉琮 馬家浜文化崧澤類型的發展 屈家嶺文化 長江以北 中期:紅山文化(相當於兩河流域)——玉龍 磨製石器與玉器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用途單一,可以明確命名,如:石斧、石刀。 石器選材:石英、墨耀石、碧玉、瑪瑙。這些石材堅硬,造型規整光滑,色澤美麗,能引起強烈美感。 中晚期一些石器逐漸蛻變為禮器,這些非實用性的工具一般是用玉質材料製成。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出土的玉鏟、玉獸面紋錛。 玉器作為原始部落圖騰的標誌廣泛用於禮儀祭祀具有神秘的巫術色彩與濃厚的原始宗教意味。 ▲紅山文化——玉龍(內蒙古翁牛特旗) 玉龍由碧綠色岫岩玉琢磨,龍體成C字形,造型由於兩條方向不同的弧線而富有張力,充滿動感。頭部綜合了多種動物特徵,額及顎底刻有細密的菱形網狀紋,龍耳、尾部極簡。 ▲良渚文化——玉琮(浙江) 玉琮外方內圓,以邊棱為中線,以每面的中間的凹槽為間隔形成四組相同簡化變形獸面紋,橫向的四組獸面紋形成一節,一節到幾十節不等。象徵著權利。外方內圓的造型合天圓地方,可能是古人宗教祭天地的器物。 彩陶 陶器是人類創造的第一個改變原材料性質的產品。 陶器的種類:素陶、印紋陶、彩陶、黑陶。 彩陶: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鐵和氧化錳做顏料進行描繪,經入窯在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燒製后,于橙紅色的胎底形成黑、紅、白等色圖案的一種陶器。陶質細膩,表面光澤,彩繪不會脫落。 彩陶文化分佈:陝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 甘肅、青海的馬家窯文化 仰韶文化 *半坡類型 分佈: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 器型:平底缽、直口尖底瓶、卷沿淺腹圈底盆 紋樣:魚紋是半坡類型彩陶裝飾紋樣的典型母題,主要有人面魚紋、寫實魚紋、由魚紋發展而來的三角紋、菱形紋、波折紋。另有鹿紋、人面紋。分佈于口沿、內壁、外壁的上半部。 代表器物 《彩繪五魚紋盆》——姜寨 高12釐米,口徑27.5釐米 盆作折沿、平口、圓底,唇面飾一周黑彩,四個“个”形圖案。五魚繪製在內壁,不同角度,不同形態、大小,構圖疏密有致,勾后平染、粗筆細筆多種技法配合使用。 ▲《人面魚紋盆》——半坡 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用途:葬具,兒童棺蓋 細泥紅陶質地,敞口卷沿,內壁用黑色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圓形,額左黑色,額右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鼻樑挺直,神態安詳。口銜雙魚,耳飾雙魚,頭頂尖狀飾物。充滿了神秘意味。 魚紋作為半坡類型彩陶裝飾紋樣的典型母題,學者認為是與其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這是一種魚圖騰的崇拜,為了祈求生產與生殖的繁盛。 *廟底溝類型 器型:曲腹形較多 紋樣:集中于口沿和腹外壁。動物紋鳥紋、蛙紋居多。植物紋有豆莢、花瓣、花蕾以及由之演化的圓點、弧邊三角、渦紋,紋樣多採用二方連續的方式。 代表器物 ▲《花瓣紋彩陶盆》 高12釐米,口徑20.3釐米,1956年出土,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泥質紅陶,器表磨光,鉢體盆形,斂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縮成高足,平底,為廟底溝典型器例。繪黑彩,紋飾的圓點和弧邊三角連綴形成花瓣式彩繪的二方連續紋帶,紋理優美,線條簡潔,裝飾效果強烈。 ▲《鸛魚石斧彩陶缸》 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20.1釐米,用途:葬具,1980年出土于河南臨汝縣閻村。 外表紅色,直壁平底圓筒狀。外壁彩繪,左側為站立白鸛,圓眼長嘴,昂首挺立,鸛嘴銜白魚,右側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并刻劃符號。魚和石斧采用勾勒填色法,白鸛用的單色平涂法,此彩繪被認為是中國畫的雛形。此缸屬於仰韶文化甕棺葬具,又被稱作“伊川缸”,可能是氏族首領的葬具。白鸛為首領所屬氏族的圖騰,該部落戰勝了魚圖騰的部落獲得了權力(石斧)的象徵。 馬家窯文化 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是甘肅青海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 分類: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 紋樣:分佈于器口、頸、肩、上腹。紋樣以幾何圖案居多,一類斜線、豎線、平行線,一類斜方格、棋盤格、網紋、一類葉狀紋、三角、鋸齒、流蘇。動物人物次之,動物主要是蛙紋和鳥紋。 幾何紋樣有的是從具有圖騰性質的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