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知识人的儒家价值关怀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PDF

清末民初知识人的儒家价值关怀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知识人的儒家价值关怀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PDF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六期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3 年 6 月 清末民初知識人的儒家價值關懷 ─以林語堂《京華煙雲》為例* 林俞佑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摘 要 清末民初,或可稱為中國近代轉型期,是中西文化在總結自強運動的表層互 動試探之後,開始深度消化理解的關鍵時刻。當時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會通 模式,以取得政壇或學壇上的發言權。林語堂是中國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 以幽默、閒適的風格在現代文學史別樹一格,也是較有系統的以英文向西方介紹 中國文化的中國知識分子。其中,《京華煙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所表現的 文化觀點,代表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流行傾向。本文擬將觀察重點放在作者營構的 對話情節,從敘事話語的角度切入,藉由文本裡的陳述語句提供線索。最終關切 的是:《京華煙雲》如何形塑儒家「士志於道」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清末民初、知識分子、《京華煙雲》、儒家價值 *本文之校訂,承蒙兩位匿名審察人細心審閱,並提供諸多懇切的寶貴意見,受益良多,謹此致謝。 - 57 - 58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六期 一、前言 晚清民初,或可稱為中國近代轉型期,是中西文化在總結自強運動的表層互 動試探之後,開始深度消化理解的關鍵時刻。當時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會通 模式,以取得政壇或學壇上的發言權。如早期的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 用」;爾後,林語堂自許「腳踏中西文化」。甚而胡適、陳獨秀等人倡言「全盤西 化」,又或林紓「擁護國粹」等。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也不取二元對立的劃分法, 而是著眼於各家融會思想本身,分析其主體理念和細部設計的各種內在觀點,如 此一來,應該會讓我們更深入瞭解轉型期的知識分子在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去留的 態度問題,進而從中挖掘各種潛藏在文本底下的原創意義。林語堂是中國近代著 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閒適的風格在現代文學史別樹一格。其作品多以英 文寫成,是較有系統的以英文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中國知識分子,其中以《京 華煙雲》1最具代表性,而他的英文作品所表現關於中國文化的觀點,代表了當時 2 中國知識界的一種流行傾向。林語堂是第一位以英語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化的華 人作家,其思想兼具儒、道二家的色彩,他的傳譯者身分使得東西方文化在彼此 的文學國度裡產生碰撞與想像。 本文先跳脫林語堂本身複雜的文化融會過程與矛盾心態,直接進入文本,解 讀文本潛藏的歷史使命感,探討在《京華煙雲》文本中,某些重要但尚未為我們 所知的思維結構和傳統文化的使命感。由於個人一生文化與思維的融會過程,需 要縝密的分析及考察全部的文學著作與交友概況,才能全面掌握箇中流變之始末, 非單篇論文所能涵括,所以本文暫不討論其文化消化吸收的融會過程,僅述其《京 1 全書以英文撰寫,原書名:Moment in Peking ,並於書名下方有一副標「一本當代中國生活的小 說」(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fe)。遠景出版社的《京華煙雲》封面做了如下的 說明:「林語堂晚年把遺著,託身於遠景。遠景出版公司得到他全部中文版授權。」故本論文的 中譯本採用遠景出版社 2004年第 13版。為求撰寫與閱讀的流利,下文所做的闡釋皆以中譯本為 主,遇其關鍵名詞或重大事件,將原文列於引文之後。另,本書的英文著作係參考 New York: John Day, c1939 的原著版本。 2 參考余英時:〈試論林語堂的海外著述〉,收錄氏著《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聯經出版 社,2004年),頁 109。 - 58 - 清末民初知識人的儒家價值關懷──以林語堂《京華煙雲》為例 59 華煙雲》中隱藏在文本底下的「儒家知識分子」形象塑造,並思考知識人儒、道 兼融的可能性。 進行研究時,我們得先存有一個觀念──文化集體無意識3──它代表著我們 大腦思考的活動,都受祖先世世代代活動經驗的影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