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书法家冯铸
女书法家冯铸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大幕。次日清晨,在武昌阅马场湖北军政府门前,有一个11岁的女童写字义卖,为起义军助饷,她就是此后名振遐迩的书法家冯铸。是什么原因使尚在髫令的冯铸投入到这股巨大的革命洪流中去的呢?这得从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说起。 书法女神童 冯铸,号冶吾。1901年(清光绪27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滠口镇十里乡东冯家塘村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冯干臣是清末秀才,擅长诗词楹联,尤其爱好书法。家藏汉砖一块,光洁如镜,以木架支托,教儿孙沾水习字。祖母除操持家务外,兼司磨墨,供全家写字之用。父亲冯拙石(又名白石),业中医,也是饱学之士。堂伯父冯家灏,亦为书法名家,诸体均擅,尤以苏字称著。 冯铸两岁时,祖父和父亲就教她读诗认字,3岁开始练习书法。习字时,祖父要求极严,仅执笔一项,就练了一个多月。要求做到“直体端坐,凝神专注,秉笔中正,腕平笔直,五指协力,抽之不去”。每写一字,祖父依照《永字八法》,按侧、勒、努、超、策、掠、啄、磔逐笔点评,因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7岁时,就能写擘窠大字,书写对联中堂馈赠亲友,为乡里所传颂。 为开阔眼界,增长才智,冯铸8岁时,在祖父母带领下,北上京师,观摩历代碑帖,游览京华胜迹,从中吸取滋养。回武汉后,又在伯父冯家灏悉心教导下继续苦练,并与书法界开展学习交流,提高甚快,为不少著名字号书写了匾额,顿时名传三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作为一家之主的冯干臣,也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比如他就没有让自己的孙女裹小脚,冯铸因而保持了一双天足。这在今天看来似为生活小事,但在当年却是一件使四乡八邻惊诧的不寻常事件。冯铸也因此有了个外号,叫“冯大脚”。 1911年,各地“保路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斗争,与劳苦大众的“抗租”、“抗税”斗争相结合,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此时,冯铸正跟随冯家灏在武汉进行书法创作,参加社团活动。也就是从这时起,她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 冯铸从小就与萧林昌订婚。萧氏也是书香望族,清末有不少人东渡日本留学,有些还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在日本铁道专科学校留学的同盟会会员萧日昌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同盟会会员萧震昌(萧林昌堂兄)相继归来,直接投入到湖北新军中去,做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和发动士兵的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冯铸也逐步参加到群治学社、文学社的一些活动中去了。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首义的第一枪。一夜之间,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汉三镇。次日,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 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冯铸在萧日昌的指引下,与父亲冯拙石一起,奔赴武昌阅马场,在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门前,泼墨挥毫,写字义卖,为起义军助响。众多围观者见此情景,啧啧称奇,消息迅速传开。素有翰墨雅兴的黎元洪得知此事,即命侍从召见冯氏父女。经当时已在都督府任秘书的萧日昌介绍,黎元洪要求冯铸当面试笔,冯铸从容濡墨铺纸,写了一联赠送黎元洪:“春雷动地苏万物辛亥义举复神州”。黎见冯铸挥洒自如,笔法质朴遒劲,厚重雄健,清逸秀挺,不禁拍案叫绝。立即写了“女士义举”一幅回赠。当黎得知冯铸也是黄陂人时,更为高兴,表示要收这位既属翰墨之同好,又有桑梓之谊的小同乡为义女。冯铸征得冯拙石的同意后,遂拜黎元洪为义父。此事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广为传播,成为辛亥革命时的一段佳话。 辛亥起义后,湖北革命军民与前来镇压的北洋军队展开了40余天的武汉保卫战。这时,冯铸仍然与革命文学团体紧紧站在一起,继续以鬻书所得罄囊助饷。 1912年初,民主革命暂时受到挫折,刚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应黎元洪的邀请,作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总理,在胡汉民、廖仲恺等数十人的陪同下,于4月9日到武汉视察。4月12日,同盟会湖北支部在武昌阅马场附近的湖南会馆举行欢迎大会。会场上布满了各界名流的颂歌、赞辞,琳琅满目。冯铸出于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书写了一副对联,张贴于醒目处。联日:“所作空前绝后其人长乐永康”。上联歌颂了孙先生的丰功伟绩,下联表达了对革命伟人的衷心祝愿。言简意赅,质朴无华,加之隶书大字,颇具功力。孙先生及随行人员得悉此联出自11岁女童之手时,不禁交口称赞:“真是书法女神童!,当时参加了欢迎大会的《民国公报》记者陈霁云在所撰写的《中山先生驻鄂记》中,即时将此事作了报道。自此,“书法女神童”冯铸之名,更是传遍四方,慕名求书者接踵而来。 1913年,冯铸的书法作品被选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一举夺魁,评为世界儿童艺术作品一等奖,获金质奖章一枚。 江浙投师 法有正宗 为寻求名师指导,法有正宗,冯拙石决心携女远游求师。1914年初赴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