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两步厌氧发酵产酸阶段条件优化试验.doc

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两步厌氧发酵产酸阶段条件优化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两步厌氧发酵产酸阶段 条件 优化 试验 作者:龚咏梅木晓丽赵秀兰 摘要: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接种物,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底物进行两步厌氧发酵产气试验,考察了产酸阶段初始pH值、温度及发酵物的预处理方法对两步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酸阶段的初始pH值以5.0最佳,气体的累计产气量最大,为13.69mL?g-1TVS,产酸阶段的温度以65℃最佳,产气的累计产气量最大,为74.35mL?g-1TVS。热预处理的累计产气量高于酸处理、碱处理,为172.38mL?g-1TVS,分别是酸预处理和碱预处理的1.85倍及1.65倍。 关键词:两步厌氧发酵,城市污泥,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包括家庭、食堂及餐饮行业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物残余(又称泔脚)[1]。 由于其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较高,餐厨垃圾在存放、收集、转运过程中极易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发臭和滋生蚊蝇等,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还极大地污染了周围环境。我国城市餐厨垃圾年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产生量庞大,对其处理尤为迫切。另一方面,餐厨垃圾含有高浓度的生物可降解有机化合物,在城市固体垃圾中是具有优势的可再生资源[2],而厌氧发酵过程是从有机垃圾中高效再生能量的技术之一,是简单有效地减少和稳定有机垃圾的生物技术手段[3]。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能减轻餐厨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产生人类需要的能源,是餐厨垃圾处理的理想方法[4]。 厌氧消化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酸及产甲烷4个阶段,所谓两步厌氧发酵工艺(又称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是将前2个阶段作为产酸过程,后2个阶段作为产气过程,在2个独立的处理单元中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气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产酸菌在第一个单元中将底物诸如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氢气、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气体被排出后挥发性脂肪酸(VFAs)进入第二个单元,进一步被产甲烷菌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5],使两单元分别发挥最大的代谢能力,避免了传统的单项厌氧发酵工艺中微生物之间和代谢产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整个工艺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6]。该工艺自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酿酒、制糖、淀粉加工、饮料生产和造纸等工业废水的处理[7],在生物制能,特别是有机物的厌氧发酵产气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Ahlem[8]等使用奶酪乳清作为发酵底物进行两步发酵试验,气体产生量超过反应器容积10倍,其中甲烷含量高于70%。郑明霞[9]等以蔬菜废物作为发酵底物进行两步批式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批式厌氧发酵工艺,蔬菜废弃物产气量是常规批式厌氧发酵工艺的9倍,最高甲烷体积分数可达83.9%。可见两步厌氧发酵工艺有利于提高容积负荷率,减小反应器容积,增加运行稳定性[7]。 本研究利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进行两步发酵,考察了产酸阶段初始pH值、温度及预处理对产气的影响,为餐厨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制备 产酸阶段接种物:取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经机械脱水的活性污泥泥饼,过1.25mm筛除大颗粒杂质。 产气阶段接种物:取上述菌种置于水浴锅内于100℃加热15min后获得。 1.2试验材料 餐厨垃圾取自西南大学楠园学生食堂,剔除其中的骨头等硬物后用食物粉碎机将其粉碎至2mm左右。活性污泥取自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去除大颗粒杂质。餐厨垃圾与污泥的基本特性如表1所示。餐厨垃圾和活性污泥按70∶30的比例混合,作为产酸阶段发酵物。 表1餐厨垃圾与污泥基本特性(%) 1.3试验装置及方法 1.3.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发酵瓶、集气瓶、量筒和恒温箱等部分组成。采用1000mL广口瓶作为发酵瓶,用钻有输气孔的橡胶塞封口,使用玻璃导管和橡胶软管导气。集气瓶与发酵瓶构成相同,后接1000mL量筒构成集气装置。 工作过程为:发酵物与接种物混合后装入装置1中进行产酸阶段发酵,产酸稳定后将上清液(酸液)倾倒入装置2,置于恒温箱中进行产气阶段发酵。发酵产生的气体经导气管输入集气瓶,通过将饱和食盐水排入量筒进行体积计量。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1.3.2实验方法 (1)产酸阶段不同初始pH值对两步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在装置1中分别加入100g产酸阶段发酵物,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调节发酵液初始pH值分别为5.0、6.0、7.0、8.0,用氮气吹脱1min后在室温厌氧条件下进行水解酸化。根据类似研究[4,9],酸化阶段稳定后,调节上清液pH值至7.0,将酸液转入装置2中,并与20g接种物充分搅拌混合,用氮气吹脱1min,在35.0℃恒温遮光厌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气,其间不断晃动发酵瓶使酸液与接种物充分混合,并定时测定产气体积。 (2)产酸阶段不同反应温度对两步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调节装置1产酸阶段发酵物初始pH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