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PDF

2662吉安地区志 该校办学宗旨是为吉安地区培养中等文化艺术人才。1978年夏季,招收了3年制采茶班学员40 名。1981年夏季,又招收4年制采茶班学员40名。开办了第四届采茶班,学制4年,学生40名;首届群 文音乐班,学制3年,学生16名;首届专业舞蹈班,学制5年,学生17名;第五届采茶班,学制3年,学生 45名。1974 -1992年,先后招收了五届采茶班,两届群文音乐班,两届青年舞蹈学员班,共培养文艺人 员369人。1993年后,学校又先后举办了六届3年制群文音乐班,六届3年制群文舞蹈班,六届3年制 美术班,两届5年制专业舞蹈班,一届3年制话剧表演班、采茶剧表演班、艺术职业高中班。 该校以中专教育为主体,同时开拓少年儿童艺术教育和大专艺术教育。从1995年起,开办了短期 少儿舞蹈艺术培训班5期,共招收学员200余人;同年9月,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校联办了“高等教育 音乐、美术专业大学课程学习班”5期,共招收学员209人。逐步形成了少儿培训一中等专业教育一高等 教育阶梯型艺术教育模式。 该校办学以后,在全省艺术中专文艺评比竞赛和文艺演出中先后获奖10多项;有1人获全国文化 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学校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第五节 井冈山经贸学校 1994年,中共吉安地委、吉安地区行政公署利用原吉水师范校舍、设备和师资创办井冈山经贸学校。 该校地处吉水县城龙华大道309号,校园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14425平方米。2000年,在校学生 有951人,招收新生241人,毕业学生322人,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在专任教师中,有高级 讲师6人,讲师12人,工程师、技师共6人。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馆藏图书8万余册,奔腾11型计算机房2个,英语语音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电 子电工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各1个。 该校办校以后,实施“双文凭、多证书”的教学方案,统一组织学生参加会计、计算机、英语、珠算等国 家职业等级证的考试,不断探索多层次办学,形成中专、普高、大专三个层次,先后开设计算机及应用、旅 游经济与管理、电算化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装潢设计和经贸外语等13个专业。 该校设立奖学金、勤工俭学基金、特困生补助金,对优秀生、特困生定期给予奖励和资助。1997年被 评为全区教育综合管理先进单位;1998年顺利通过省教委的办学条件评估。学生参加全省“科益杯”和 “科环杯”计算机竞赛连续两年获亚军,参加全区素质竞赛连续三年获冠军。 少常一二。皿.亚.珍术二教育洲 境内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清末已经萌芽,民国时期稍有发展。 清光绪年间,泰和县在快阁(今泰和中学内)北侧办过工艺院。 1912年,永新县政府以清末永新初级师范学堂校址和校产为基础,创办了永新县甲种实业学校,设 农、林专业各2班,学生100余人,学制3年。后因经费不足,中途停办。 1916年,泰和县于城东武庙内开办测绘养成所。翌年,将工艺院改为艺徒学校。 1918年,在吉安城创办吉州十属公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开设商贸专业。初赁文山街萧氏祠为校 址,继借城内欧家祠为分校,再迁府学宫(今吉安行署内)。1922年,改办成阳明中学。 1924年,永新县前清举人龙钟V创办私立永新职业学校,当年招生130余人,开设普通科、职业科、 第二十六篇教育2663 女子部3个班,学制3年。1928年,并人私立禾川中学。 1940年,吉安县创立吉州合作实用职业学校。 1942年,江西省立职业补习学校创办于泰和县文江村。翌年,改为江西省立实用职业学校。设缝 纫、纺织各1班。1945年迁吉水县,次年迁吉安鼓楼郭家祠内,1949年并人省立吉安师范。 抗日战争期间,外地迁人区内的职业学校有:1938年江西省南昌第二商业职业学校疏散到安福县枫 田乡松田村办学。 1939年,迁入吉安县永和、横江乡办学的南昌私立剑声中学,有职业科10多个班。主要专业有印 刷、编织、缝纫、刺绣、烹饪、饲养。 1940年,安义县万家埠实验区迁人遂川县万石乡罗滩 (今瑶厦乡螺溪村) ,附设初级实用学校1所, 学生30余人,多为实验区难民子弟。学生除学习高小课程外,还利用实验区的设备,学习织毛巾、织麻 袋等生产技术。 1945年,江西省立高等学校从泰和县南冈口迁人永丰县良村 (今属兴国县) ,一学期后迁回南昌。 是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