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早期介词“于”的作用
浅谈早期介词“于”的作用
摘要:“于”字作为介词很早便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自身的用法也在变化着。不同的时期它的用法可能在增多。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于字的存在,因此,掌握“于”字的用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介词“于”的定义;具体作用;具体用法 一、“于”字 ㈠“于”字的含义 “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回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作为介词,它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结冰断面与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说文解字》里谈到:“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取代,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字就很少出现了。其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便被逐渐取代了。 二、“于”字在各个时期的用法 ㈠甲骨文中“于”字的用法 关于甲骨文中用作动词的于字,有如下几类: 1、名词+于+处所名词 如1.“壬寅卜,王于商。”同“辛卯卜,王入商。”对比。“王于商”即王去到商邑,该句里没有其他动词,因此,“于”在这里是“动词”,于商与入商的格式是相同的,这里着重表面从甲地到达乙地的进程。 2、自+处所名词+于+处所名词 如:“乙酉卜,行贞:王步,自遘于大,无灾?在十二月。”其中的“王步”是王出行,“自遘于大”是从“遘”这个地方去到“大”这个地方,这种格式中的“于”只能是动词,不可能再说它前面省略了别的动词。 3、先+于+处所名词 如:“乃先于盂”即先去到盂地,这种格式不能认为是省略了别的动词。 4、使/令/呼+名词+于+处所名词 如:“庚申卜,古贞:王使人于?,若?”这是兼语式的于字句,在甲骨文中出现较多于字之前没有别的动词,于是去到义的动词。 5、 +于+处所名词+无灾 这种情况虽少见,但也是存在的。 6、步/往+处所名词/动词“田” 如:“辛酉卜,争贞:今日王布,于敦……?”这里的“步”是出行,表示的是外出的行动,而不是指要去向哪里,所以一般不带处所宾语;“于”是去到,表示要到某地去,必须带处所宾语。 甲骨文中,“于”字用作介词的类型也有多种,它是由“去到义动词虚化而成的。它应该是先用来介绍行为的处所,在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和动作涉及的对象。有如下几类: a.动词/动宾+于+处所名词 如:“贞:方其来于?b?”“于”和“往”义动词的运动方向一致,用在往义动词之后,意义不变,是动词;用在“入”、“来”、“至”等“来义动词之后,运动方向相反,“于”的意义起了变化,抽象化,之表示引进“来至”这一行为的处所,开始向介词转化。同时也用于非往来义动词之后,也常常发生运动方向的不一致,如“土方征于我东鄙”,“于”在这里只是表示行为的处所。 b.于+时间词+动词//动词+于+时间词 如:“贞,其于六月娩。”其中,“于”字由于表示空间扩展为表示时间,意义虚化,其作用就是引进动作进行的时间,由动词转化为介词。引进时间的“于”字结构大多是用在动词的前面。 c.祭祀活动+于+祭祀对象//于+祭祀对象+祭祀活动 如:“丁未卜,其祷年于河,惠辛亥酒。”其中的“于”字便是作为引进行为处所的用法扩展而来的。祭祀的对象一般就是人名、庙号或自然神明。而祭祀对象其实是作为一种广义的行为处所来看的。在甲骨文中后塍一种动词后面带三个名词语的句式。如“壬子卜,祷禾示壬牢。”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动词后面带上三个名词或其中的一到两个,没有标志,语义关系就有欠明确,因此介词“于”成了把祭祀对象区分出来的一个标志。这种引进祭祀对象的“于”字结构大多是用在东西后面。 d.受事名词+动词+于+名词 如:“三百羌用于丁。”这里是被看成表被动的于字句。其中“于丁”介绍的不是施事,只是一个普通动词“用”设计的对象。实际上“于”字句还不能算真正的被动句,“于”引进的是动作适应的范围,是一种广义的处所。 ㈡西周金文的“于”字用法 ⒈西周金文中“于”字仍有用作动词的。 如:“隹周公于征伐东尸。”只不过这种情况以及很少见了。据统计,在《上周青铜器铭文选》中只出现三次,占全部比例的1%不到。 2.“于”字作介词的用法 如:“曰古文王,初和于政。”其中的“和于政”是说在政治中施行安定和协的方针,并使得政局安定团结,“于正”是在政治事物方面,表示动作的适应范围,这里便是表示行为处所的的扩展,可以算是广义的行为处所介绍,也可以另外概括为行为背景的介绍,或者可以叫做引进动作范围。 “于”字用作介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