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石症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研究.docx
耳石症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耳石症的各种治疗方法疗效。 方法追溯复习2008年?2014年90例耳石症的诊断与 治疗。诊断依据典型发病史及体位试验,在排除其他 疾病的基础上诊断本病。采用医学常见的三种治疗方 法进行对比,包括单纯手法复位;单纯药物治疗;中西 医结合治疗。结果30例患者单纯手法复位经治疗后 痊愈14例,改善10例,无明显变化6例;30例患者 经单纯药物治疗痊愈8例,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8 例;3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25例,改善4 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 虽国内外对耳石症的诊治 尚无统一标准,根据临床公认的耳石症理论确诊后,经 过三种治疗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佳。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眩晕;中西医结合 疗法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l]o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 病因素导致耳石脫离,这些脫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里 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 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 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 般较短。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 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 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许 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目的是使粘附于悄顶的结石或 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 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 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 从而使半规管壶腹烤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 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2]。随着发患 者数的逐渐增多,近6年来我科对治疗耳石症的各种 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2014年共计60例BPPV, 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46?82岁,平均(64.2 ±6.3)岁;病程3h?6月,平均28d。年龄46~82岁, 平均(64.2±6.3)岁;病程 3h?6 月。Dix-Hall-pike 试 验诱发出眼震49例,伴恶心呕吐42例。既往有头部 外伤史1例,中耳炎3例,伴有高血压病24例,偏头 痛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0例。实验按随机分为3 组各30名患者。
1.2诊断依据全部入组60名患者依据临床表现 和Dix -HallPike诱发试验阳性明确诊断。临床主要 表现为躺下、坐起、或床上翻身时突然发生的眩晕, 也可表现为快速低头或过度抬头时发生眩晕,持续时 间一般不超过Imino Dix —HallPike试验方法为:受
试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一侧转45° (注视检查者), 检查者手持患者头韶迅速将受试者由坐位变成平卧 位,头超出床沿并下垂30° (也可向对侧迅速旋转 90° ),如果经过短暂潜伏期(1?5 s),患者出现眩 晕和旋转向地或旋转向上性眼震即为阳性如果头向右 侧转45°。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展,则为右侧病变, 如果头向左侧转45°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展为左侧 病变如果向两侧转头时均有明显的眩晕和眼震,则诊 断为双侧病变。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最好经头部CT 或MRI、颈椎MRI等有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方法
1.3.1患者均先行改良Epley复位法[3]治疗。具体 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头部转向患侧45° ; ②将患者快速向后仰卧(肩下垫枕头),使头与水平面 呈30°夹角;③将患者头缓慢转向正位,并继续向健 侧转45° ;④头位保持不动,身体由仰卧缓慢转向 健侧卧位;⑤待眩晕消失后缓慢坐起,保持头正位前 倾30° o双侧同时患病则一侧复位后休息15min再行 另一侧复位。复位时每个体位保持至少30?60s,或待 眩晕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体位。复位后48h内避免头 部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采用高枕平卧位。复位前准 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配。耳石手法复位术后眩晕 完全消失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眩晕症状改善或复位 前后眩晕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1.3.2单纯药物治疗,在BPPV之发作期及间歇 期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微循环,常用药有培他 定、银杏叶制剂等药;也可选用川茸嗪、胞磷胆碱、 复方丹参、血栓通静脉滴注。急性发作可服西比灵或 敏使朗。谷维素20mg 口服,3次/d,连续治疗lw。
1.3.3在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重复耳石手法复位治 疗,每侧不超过3次。
1.4疗效评估标准根据Pames等提出的疗效标
准评定,患者在完成治疗后2?4wk复查。I级为治 愈;II-III为有效。I级: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 验(-);11级:无体位性眩晕,但有头昏,不平衡感, Dix-Hallpike试验(+)或(一);III级:体位性眩晕症状 改善;Dix-Hallpike(+);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