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doc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doc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 丧葬仪式是人生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宗 教信仰、人生伦理、孝道观念以及族群认同等文化特征,具有增 强群体内部凝聚力、道德信仰和强化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归附等作 用。作为宗教仪式,丧葬文化所展现的“文本”,如果研究其如 何借助文化载体的符号、行为来表达象征的意义,有助于了解仪 式的行为者如何看待世界、思考世界。[1]36因此,考察一个民 族的丧葬仪式不仅对深入了解该民族及其文化渊源、内涵提供借 鉴、参考作用,还可以为其丧葬仪式的结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解 释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在对丧葬礼仪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过 渡仪式”理论,探析黎族丧葬文化的结构转换和象征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丧葬仪式的研究 (-)外关于丧葬仪式的研究 (-) 外关于丧葬仪式的研究 国外对丧葬仪式的研究相对较早,主要从仪式的象征解释、 仪式的社会和宗教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法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从全世界诸多民族中收集了丰富资料,并以此为基础 研究人生所要经历的如出生、青春期、订婚、结婚、死亡等重要 事件和有关于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由“分离阶段”“过渡阶 段”和“整合阶段”组成的人生仪式。范热内普在《过渡礼仪》 中阐释丧葬仪式,以此证明丧葬属过渡仪式,指出“研究仪式并 不是研究仪式本身,而是研究它们的重要意义”。[2 ]17范热内 普的过渡礼仪思想,对以后的人类学、宗教学的仪式研究产生很 大的影响。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继承并发展了范热内 普的理论,提出“围绕仪式展开的阈限前一阈限一阈限后,是 一个结构一反结构一结构的过程。” [3 ]78现代社会学奠基 人之一的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可以说是研究宗教信仰和仪 式的先驱,他将丧葬仪式表述为葬礼、丧葬礼仪、送葬礼仪等内 容,通过案例证明丧葬仪式起源于人类对神圣事物而非灵魂的信 仰崇拜,灵魂是由生命本源赋予活力并存在于生命个体的神秘物 质,“灵魂与人体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结合为一个整体……灵 魂在人体的最深入”,丧葬仪式目的就是使灵魂离开躯体回到自 己的国度(故乡)。[4 ]267拉德克里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有 机体”,通过对这个“有机体”的结构机能进行分析,布朗把仪 式的功能归结在了建立和维持整个社会结构的正常秩序上。[5 ] 马凌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从个体心理和社会角度 分析丧葬礼及其信仰功能,认为信仰和仪式可使个人的精神、社 会得到完整。全世界的丧礼都有特别相似点,那就是当死亡来临 时亲属总要聚在一起,而这种“聚在一起”维持了文化传统的持 续。[6]29 (-)国内关于丧葬习俗的研究 国内学者通常在运用功能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范热 内普“过渡仪式”和特纳“阈限性”理论阐释丧葬文化的内涵及 其社会功能。 在《义序的宗族研究》一书中,林耀华把丧礼看作是人从岀 生.童年、婚嫁、死亡的所谓“生老病死”的历程,认为丧礼有 助于调节家庭、整合社会等功能。[7 ]167杨懋春从台头村内部 家庭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丧葬仪式过程进行叙述,认为葬礼受家 庭经济状况、死者年龄、活人的辈分以及村庄的评价机制等因素 制约,强调丧葬仪式对家庭社会再生产的意义。[8]87杨庆埜从 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丧礼构成,认为丧葬仪式强化家族血缘联 系,突出亡者对后人的重要性,有助于维持群体凝聚力、宗族传 统信仰.促进家族团结等情感。[9]56心理人类学家许熄光在其 代表作《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中归纳 了葬礼的功能:送灵魂早日平安地到达灵魂世界;为了灵魂在灵 魂世界能够平安舒适;表达亲属悲痛的情感和对逝者的依恋之 情;保证这次死亡不致引起任何灾难。[10]132许艰光虽然也注 意到了家族的社会再生产一面,但因“更注重人格的个性心理层 面,故对于其文化传统的意义更注意加以发掘”。[11] (三)国内关于黎族丧葬习俗的研究 虽然许多学者对黎族社会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记录,也 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却很少对黎族丧葬仪式展开专门性研究, 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数甚少。杨志军对海南白沙县阜村丧葬仪式 中报丧、遗体处理、选择墓地和守灵及悼念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黎族丧葬习俗有较为深刻的认识。[12 ]黄圣诚在实地考察基础 上,全面阐述海南太阳河流域南桥地区黎族丧葬程序及仪规等, 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13]范军等通过描述牙开村正常死 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传统丧葬习俗,对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14 ] 总的看来,由于欠缺在黎族地区生活的经历、对黎族文化不甚了 解而缺少理论建构,或者说正在构建理论框架,学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