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山先生新乐府版本源流考词学研讨.docx
元好問《遺山先生新樂府》四卷本成因初考
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才兼眾美,詩詞文史備於一身。他的詩文有《遺111先生文集》 流傳於世,明代以來的傳刻軌跡較爲清晰。他的詞集則版本眾多,流傳狀況複雜,並且在《遺 山先生新樂府》五卷本中孱有僞作八十餘首。拙文《元好問〈遺山先生新樂府〉僞詞考》已 對僞詞問題作了初步的考析。但由於篇幅關係,未就遺山詞集的版本源流展開討論。故而本 文擬以收詞最稱全備的《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本爲對象,就其版刻源流問題進行略爲細緻 的考述,以期澄清遺11 [詞集四卷本的成因和陽泉山莊本的刊刻始末,並以之作爲遺111詞集版 本硏究的階段性成果就教於詞學硏究屆的各位專家學者。
元好問曾自袒其詞爲《遺山新樂府》,金元舊本已無從尋覓。目前所存遺山詞集大致可 按卷數分爲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等三個版本系統。其中五卷本收詞最多,流傳最廣。但 人們對於五卷本的認識也最易模糊。清代阮元撰《四庫未收書提要》,誤将一卷本的編者安 到了五卷本頭上;①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詞敘錄》以脫去末卷的版本爲善本;新校點的《元 好問全集》稱“其中《新樂府》傳世各本,在篇目、編次、缺、誤等方面,都大有不同,經 反復核對整理,才理出頭緒,增訂不少”,但其理出頭緒的方法竟是淆亂編次,隨意附著。 爲示與《全金元詞》有所不同,以四卷本爲底本,而把三卷本溢出之作散附於各卷之末,三 卷本、五卷本屬於不同版本系列,既非同源,豈堪合倂,導致舊本面貌完全喪失。至謂“朱 孝臧《彊村叢書》本有所考增”更是無中生有。另外,天津圖書館在著錄同立堂、翰文齋刻 本時,均稱缺“《考證》三卷、《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實則此三種皆爲光緒 時讀書11 [房本首增,本非舊本原有,何來缺失可言。再如,山西省圖書館所藏陽泉山莊本《元 遺山先生全集》中的《遺山先生新樂府》,著錄爲“陽泉山莊原刻本”。很容易使人以爲在 張穆家鄕仍有陽泉111莊初刻流傳。事實上張穆刻陽泉山莊本是在京師開工。此本扉頁題簽被 裁去,顯然有作僞痕跡。以其版面漫滤程度而言,至少後於同立堂印本。以上種種問題產生 的原因主要是對版本源流不加考究、陳陳相因而導致版本辨別和著錄的錯誤。因而需要我們 對現存的遺山詞集版本辨源析流,作深入系統的硏究。
爲將元好問詞集版本源流理清,我們還是從元集刊刻之初開始尋繹。元好問文集的刊刻 始於元中統三年(1262 ),詩文合四十卷。清代施國祁箋注道山詩集時稱“書佚不得見”, 並雲:“考徐序有評樂府語。則《新樂府》五卷當倂入刻,或別自爲卷,至明刻乃削去。”
(《元集箋注例言》)但元刻今既不存,施氏所言僅止於揣度。明弘治十一年(1498),李瀚 據傳抄本刊刻《遺山先生文集》,詩文仍爲四十卷,其中並無樂府。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 志》、施國祁《元集箋注例言》均稱《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本最早著錄于明代《文淵閣書 目》。《文淵閣書目》是正統六年(1441 )楊士奇等奉敕纂輯,主要載錄由南京文淵閣遷至北 京的圖書。這部官修書目既然成書於明代前期,那麼它所著錄的遺山詞至晩應成書於元末明 初。但書目中的載錄僅僅是“《遺山樂府》,一部一冊”,只此寥寥數語,如何能推斷必爲 五卷本?故其與現存的五卷本是否相關在沒有更確鑿的證據之前最好闕疑以俟。
阮元誤將所得五卷本當成浚雲翰編選的一卷本。其《四庫未收書捉要》云:“《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 伏讀御定《歷代詩餘》載詞人姓氏云:’《遺山樂府》,錢塘浚雲翰編輯「是編從舊抄本依樣過錄,無雲 翰姓氏。疑轉寫者誤脫耳。”
明清兩代,五卷本由於收詞最多,深受垂青,在藏書家的書目題跋中屢見著錄。清代學 者阮元即以之作爲善本,進呈內府,收入了有《四庫全書》續編之稱的《宛委別藏》。清康 熙四十六年(1710),華希閔(字豫原)據明李瀚本翻刻《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並且以 相同的行款、版式刊行了《遺山先生新樂府》。這是五卷本現今可考的首次刊刻。其後百餘 年間,元好問的詩文集曾多次版行於世。如道光二年(1822)蔣氏瑞松堂刊行施國祁《元遺 山詩集箋注》十四卷、道光二?十五年(1845)孫明校刊李祖陶編《遺山文選》、道光二十七 年(1847)李鎔經于京師文貴堂刻《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但遺III詞集一直未能再次刻版。 直到道光年間著名學者張穆刊刻陽泉山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才改變了這種狀況。
道光二十九年(1849),張穆用盡平生精力纂輯的陽泉【I[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即將 刻成。他預計全書將於次年殺青,因而事先寫好了全書的序文,並在序末預署云:“道光三 十年、月,平定後學張穆序。”但就在當年冬天,這位多年旅食京華的學者即溢然長逝,未 能看到全書問世。隨後很長時間,我們再找不到與此書相關的任何記載。直到光緒三年 (1877),出現了以陽泉山莊版片印行的京師同立堂印本。其中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