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课程之省思与展望-台湾教育评论学会.PDF

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课程之省思与展望-台湾教育评论学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8 ,7 (10 ),頁40-45 議題融入課程 主題評論 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課程之省思與展望 葉玉玲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博士生 丁一顧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核心素養的養成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重要目標,議題則和素養密切相 關。而議題可視為基於社會發展需要、普遍被社會大眾關注,且期待學生應有所 理解與行動的一些課題,此外,這些議題通常具有跨學門性質(張芬芬、張嘉育 , 2015 ),因此,對於學習者而言,透過議題的學習除了可符應社會的期待外,亦 可以提升其跨域能力的培養,並對於生活上的應用與適應有較大的助益。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所納入的議題共計 19 項,包括性別平 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 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教育 等 (教育部,2014 )。而根據高雄市家長聯盟網路民調顯示,19 項議題中,民 眾最關注的議題前三名依序為品德教育、家庭教育與生命教育 (趙哲一,2017 )。 此外,黃玟鳳 (2014 )認為,在社會事件頻傳的今日,如何透過生命教育的實 施,協助學生在生命的早期便能探索生命的意義,懷抱對生命的理想,發展出正 面、積極的生命態度,成為教育現場中重要的課題。由此可知,生命教育議題的 重要性可見一般。 張芬芬、張嘉育(2015 )指出,由於學校時間有限,學生學習節數已趨飽和, 所以,於基本學習領域之外,實不宜再增加更多的學習節數,因而,處理議題課 程的較佳方式,乃是採取融入式課程設計與實施,而此等概念亦恰足以回應《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說明手 冊》(教育部,2017 )中之相關說明與規範。此外,李婉瑜(2017 )研究發現, 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學,將能有效提升國中生的生命意義感與生命態度的表現, 顯見,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課程應有其意義性與價值性,實值進一步省思與探究。 準此,本文旨在論述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課程的問題與未來發展,具體言之, 本文首在說明生命教育對國中生的重要性;其次,闡述當前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課 程實施的特色與困境;最後,據以提出未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課程之具體策略。 第40 頁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8 ,7 (10 ),頁40-45 議題融入課程 主題評論 二、生命教育對國中生的重要性 吳清山、林天祐(2000 )指出,生命教育包含認知、實踐與情意三層次。其 中,「認知層次」與生物課程內容中的「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相呼應,主要在 介紹人體構造與功能、各器官系統運作方式,乃至於動植物的構造,亦即,從「瞭 解身體」以及「了解他人的生命」,進而知道如何愛惜自己與尊重他人的生命。 而情意層次則與生物課程中的環保問題相扣合,透過對自然生態的了解,思考人 與所處環境的關係 。 而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國中生在身體與心理上皆有重大的變化,他們急於找 尋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容易受到同儕友人,甚至是社會偏差觀念的影響。 王淑俐(1990)就提到,國中階段青少年生活中負向情緒較多,主要是受到課業 及升學壓力所導致,其次為人際關係、自我觀念及父母態度等因素。而面對負向 情緒,最常以直接、強烈、肢體的方式發洩、其次為退縮、壓抑、或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