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王小棣的方法-稻田电影工作室
分類王小棣的方法
⊙侯季然
把王小棣的名字放進台灣90年代所謂「後新電影」的作者行列中,怎麼看都有點不太對勁。不只是因為王小棣和其他導演在資歷輩份(許多人口中的「小棣老師」)與工作領域(擔任過的相關職務從編劇、導演、策劃、製片乃至大學教師)上的不類,而是,與那些出現在電影銀幕上,遙遠的神秘的名字比起來,王小棣離我們太近了,近得讓人很難把她想像成一個電影世界裡的名字。這種近,很實際地說明,就是自家客廳裡隨手打開電視機那樣的近。自1984年開始,王小棣及其創立的民心工作室積極地投入電視紀錄片及戲劇節目的製作,至今已累積了上百件作品,其中不乏對台灣社會影響深遠的節目。譬如著名的《百工圖》紀錄片系列,以平實勤懇的態度深入民間,為社會基層各種行業的生活造像。在那個紀錄片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為80年代的台灣庶民面貌留下了珍貴紀錄,也示範了一個「非宣傳式新聞報導片」的紀錄片形式。又如90年代初一系列《佳家福》、《全家福》、《母雞帶小鴨》、《納桑麻谷-我的家》等電視情境喜劇,以家庭生活及青少年為題材,使用大量的外景及非職業演員,發展出台灣電視史上少見貼近平民生活點滴的寫實戲劇節目。其所塑造的家庭生活之理想、青春情感之甜美,套一句當下流行的說法,乃是五年級六年級這一代的共同記憶。我相信,到現在還是有許多人每遇到那種日光朗朗、無所事事的假日下午,那些年少時中華電視公司在此類時段播放的青春臉孔與家常瑣事,仍會無端地從記憶裡浮出來,引發一些奇怪的情緒反應。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開端,王小棣執導的電視連續劇《大醫院小醫師》及《赴宴》,仍然以台灣電視工業罕見的製作質感與寓浪漫於寫實的豐沛情感,繼續影響著七年級,甚至八年級生的世界觀。那麼,王小棣比較適合被歸類在電視圈嗎?也還是怪怪的。王小棣從事電影工作的時間,要比電視早,1982年她擔任張佩成導演的電影《血戰大二膽》的副導及編劇,1987年策劃三段式電影《黃色故事》,並親自編導其中一段。之後她與宋紘為王童導演的《稻草人》及《香蕉天堂》撰寫劇本,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94年擔任《熱帶魚》的製片,一直到1995年才開拍個人首部劇情長片《飛天》。《飛天》的故事場景拉到遙遠的中國陝北,講一則架空於歷史中的鄉野傳奇。做為導演第一部的劇情長片,《飛天》裡明顯出現了王小棣作品中(從電視作品裡就一直存在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孩童的視角與明確的社會批判。在考究的場景與服裝底下,劇情裡行走的人物不管是為求出人頭地而冒充貴族的少年、還是代代以偷竊為餬口技能的盜戶村小孩,皆承襲了王小棣經常從孩童眼睛裡看世界的習慣。從這種視野中所反映出的主題如腐敗的官僚、殘酷的成人世界及破碎的家庭關係等,則比電視劇或電視紀錄報導中只隱約透露的社會批判更為具體化。然而,也許因為本片的時空背景設定得太遙遠,使得王小棣原本根植於現實生活的幽默與關懷顯得有些使不上力,抓不到情緒的重心,用力經營的傳奇故事反不如隨意取材貓狗小事的電視劇來得吸引人。因此,要評斷《飛天》的價值,可能還是必須與王小棣接下來的《我的神經病》與《魔法阿媽》一起解讀,才顯得完整:前者延續了比電視殘酷的觀察與批判,後者則將童真與傳統文化巧妙融合,用動畫當黏合劑,達成了《飛天》裡未竟全功的魔幻寫實。1997年的《我的神經病》,恐怕是90年代台灣電影中最被忽視的傑作。全片以「車子」、「房子」、「身體」、「感情」為分段主題,信手拈來吝嗇的整形醫生、寂寞的護士、追星族、自助餐老闆、竊車的青少年、小留學生等一干每天報紙版面上出現的人物及互相衍生的事件,白描當下台灣社會情境中的種種荒謬唐突,治諷刺與批判於一爐。相對於與王小棣有師徒情誼,卻早一步完成個人電影長片作品的蔡明亮與陳玉勳,《我的神經病》的爆笑程度比起《熱帶魚》,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荒涼殘忍處,也直追《愛情萬歲》;更難得的是,王小棣以其獨有的寬容與悲憫為底蘊,在每一個不堪的結局救援以微弱卻動人的溫馨,讓影片提升到比個人悲喜更寬廣的關懷視野,王小棣在電視裡磨練多年的的紀錄眼光與戲劇手感終於在本片中得以充分發揮。可惜的是,也許因為當時台灣電影已然失去了觀眾的信心,而創作的主流也走向極端的作者個人風格,如此傑出的作品,竟遭到票房與評論體系的雙重冷落。不過,嘆息聲猶在,王小棣卻已大步向前,開始籌備一個挑戰台灣影視製作水平的動畫電影,《魔法阿媽》。據稱《魔法阿媽》一片的花費成本達三千萬,對台灣仍在克難手工階段的電影工業裡,可說是一項壯舉(王小棣也因此也延續了台灣新電影的一個小傳統:導演抵押房子拍片)。故事描述一名城市小男孩,暑假被托養給專替人作法收驚的鄉下阿媽,因而走進阿媽人鬼神皆通的神秘眼光裡,體會到萬物皆有靈的寬闊宇宙。在動畫自由(卻昂貴)的世界中,揮灑出在《飛天》裡受限於現實困難的童真奇想,真正達成了作者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