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绪 论
福建文化 ,作为福建人民物质与精神全部成就 的总体 ,就是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 中形成和发展的。它在对外文化交流 中弘扬 自
己,补充 自己,丰富 自己,提高 自己,以致对外文化交流成了福
建文化最鲜 明的个性之一 。以福建文化这个鲜 明的个性 ,它成 了
我 国传统文化 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这个鲜 明的个性又使它在整
个 中西文化交流过程 中占有十分显著和重要的地位 。
中外文化交流 固然有其一般 的普遍规律 ,但因时代 、地点的
不同,每每又有它的特殊性。福建倚山临海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
注定了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的特色是 以海上交通和交往 、或人们所
称的 “海上丝绸之路”为其基本的途径,离开海上交通和交往,福
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几乎不复存在 。这一点与西北地区在沙漠驼
背上进行 的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大相径庭 的。因此 ,人们 以
“海洋文化”来称福建文化,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它完全符合福建
对外文化交流 的规律 。
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大致通过以下这几种途径和方式: 海上
交通和交往; 、宗教传播; 、移 民与手工匠的往来; 、物 产 移
植 ; 、留学生与学者交往; 、思想与文学艺术 的传播; 、旅 游
探 险; 、使节派遣与友好访 问,等等 。这几种交流的途径 ,相互
间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和渗透的。
福建的海上交通始于汉武帝时期 ,位于 闽江 口附近 的东冶是
第 2 页
当时海上交通的中心。由此出闽江 口,南交南海,东接北方诸港 。
东汉时期 ,交趾七郡贡 品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中原 。魏晋南北朝时
期 ,随着汉族先人入闽开发,福建海上交通 日益发展 。唐五代时
期,福建贸易港兴起,福州、泉州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 口。
唐 中叶西域交通受阻,海路交通 日显重要 ,这为福建通过海路走
向世界提供 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使福建呈现出 “外域诸番 ,琛赆
不绝”的繁荣景象 。这时期福建与东亚 、东南亚 ,以及印度等 国
的海 上 交 通 日益加 强 ,所 谓“市井 十 洲 人 ”、“船 到城 添 外 国人 ”,
正是当时福建对外贸易繁荣的真实写照。日本、朝鲜、三佛齐、印
度 、大食等 国的商人和僧人 ,纷至沓来 ,成为福建与这些 国家文
化交流 的沟通者。
宋元时期 ,福建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泉州港海外交通之发达
居全 国之首 ,不仅成为福建对外文化交流 的中心,而且也是整个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与泉州贸易的国家有东起 日本、朝
鲜 ,南至南洋 ,西至印度、阿拉伯 、东非海岸等 余国。以泉州
为起点和终点的交通航线有 条 :①泉州至 占城 ;②泉州至三佛
齐等地 ;③泉州经马六 甲海峡至印度 、波斯湾 ;④泉州经南三佛
齐入波斯湾,沿阿拉伯海岸航行至亚丁湾及东非; 泉州至菲律
宾古 国麻逸 、三屿等地; 泉州至高丽 、 日本 。由泉州运销海外
的物品有丝绸、布匹、瓷器、陶器、铜铁、金银、铅锡、药物、乐
器 、饰珠、食 品、杂货等 ,其 中以丝绸 、瓷器为大宗 。输入福建
的物品有香料 、宝货、药物 、皮货 、纺织品和杂物 ,其中以香料
和宝物为主。
据何乔远 《闽书》记载,伊斯兰教最早是通过 “三贤”、 “四
贤”传入泉州 的。但今学者考订 ,唐中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只是
一种传说 ,伊斯兰教在泉州得到广泛传播 ,当在五代 留从效统治
时期 。作为穆斯林礼拜 的场所清真寺 ,最早建于北宋祥符二年
第 3 页
年 ),位于今泉州 ,南临通淮街 。南宋以后,来泉州的穆斯
林商贾与 日俱增 ,绍兴元年 ( 年 )在泉州南城又创建一所清
真寺 。到元至正十年 (
文档评论(0)